氢能环卫车落地深圳,核心材料实现国产突破
近日,一辆看似普通的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街道悄然上路,开始执行日常清洁任务。但它的“普通”外表下,藏着一项不普通的突破——这辆车搭载了由华电科工旗下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气体扩散层,标志着国产液冷型电堆用气体扩散层首次实现车辆应用并投入常态化运营。
气体扩散层是氢燃料电池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常被称为电池的“呼吸通道”与“导电桥梁”。它负责将反应气体均匀分布到催化剂层,同时导出生成水和电流,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效率、稳定性和寿命。长期以来,这一核心材料的技术被少数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产业链存在明显短板。此次通用氢能实现自主生产并成功上车,意味着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领域迈出实质性一步。
据公开信息显示,通用氢能已建成年产能超百万平方米的气体扩散层生产线,以及三十万平方米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此次在深圳投运的环卫车,正是其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场景的重要验证。项目落地不仅体现了产品可靠性,也为后续在公交、物流等更多场景推广打下基础。
我看这次突破:不只是技术上车,更是产业链突围
说实话,看到“气体扩散层上车”这种新闻标题时,很多人可能觉得枯燥无味。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新能源赛道的人,我反而觉得这事不小。
为什么?因为氢能产业喊了这么多年,真正卡脖子的从来不是整车集成,而是像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这样的底层材料。过去我们搞氢燃料,核心材料依赖进口,成本高、供应链也不稳。现在通用氢能能把气体扩散层做出来,还稳定装车运行,说明国产替代真的在动真格。
而且选择环卫车作为首发应用场景,很聪明。这类车辆路线固定、运营集中,便于监控数据,也更容易形成闭环反馈,对产品迭代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对清洁能源市政用车支持力度大,商业化路径清晰。
再看华电科工本身,目前股价8.02元,日内下跌2.31%,成交额近3亿元,市场热度不低。虽然短期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子公司在核心材料端取得突破,无疑增强了母公司在能源装备领域的技术壁垒和想象空间。
当然,我也清楚,一次成功上车不代表完全胜出。接下来能不能大规模降本?耐久性是否经得起三年五载的考验?这些都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我愿意给这个进展点个赞——这不是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在补链、强链。中国氢能要走出自己的路,正需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