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出手收购印尼券商,东南亚版图再扩张! 这不仅是其继新加坡、越南之后的第三步落子,更标志着中资头部券商全球化布局进入加速期。作为2025年证券业“双巨头”之一,国泰海通此次动作背后,是国际业务增长逻辑的全面兑现。
战略布局:从亚太重心到东盟深耕
我注意到,国泰海通在东南亚的布局早有脉络可循。早在2015年,其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就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确立了以亚太为核心的发展战略。2019年底,又通过收购越南投资证券(IVS)超50%股权切入当地市场。此次拟收购印尼证券公司,意味着其东南亚网络正从点状覆盖转向区域整合。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证券市场潜力巨大但外资参与度仍低。拿下本地牌照或成熟平台,能快速打通客户渠道与监管壁垒,这步棋既务实又有前瞻性。
行业趋势:中资券商出海进入收获期
不止国泰海通,整个行业都在提速。中国银河通过收购联昌国际证券,已将海外网络铺至十余国,2025年上半年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经纪市占率稳居前列;华泰证券也在新加坡接连拿下资本服务牌照和IPO保荐资格,国际化战略明显升级。
W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15家A股上市券商国际业务营收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12家占比提升。这一数据说明,海外布局已不再是成本投入阶段,而是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贡献。
正如国信证券所指出的,中信、中金、国泰海通等头部机构已在国际业务中形成领先优势。而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等新赛道的兴起,也为券商提供了差异化突破的机会。
未来观察:协同效应与整合挑战并存
目前关于此次收购的具体标的、金额和时间表尚未披露,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可以预见的是,如何实现境内外资源整合、风控统一以及文化融合,将是接下来的关键考验。
考虑到国泰海通今年已完成吸收合并,内部协同机制正在优化之中,此时推进跨境并购,既是能力验证,也是对管理层执行力的一次压力测试。不过,凭借其超1.8万亿元的总资产和连续17年AA级评级的稳健底色,其国际化进程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