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又下一城,东南亚布局再落子
国泰海通昨晚公告董事会通过境外子公司收购印尼证券公司的议案,这是继新加坡、越南之后,又一次在东南亚市场的落子。作为老牌券商,国泰海通在东南亚的布局可谓步步为营,从2015年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到2019年收购越南投资证券,再到如今进军印尼,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
东南亚为何成为中资券商香饽饽
东南亚市场对中资券商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中国银河证券2018年通过收购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集团证券业务,将网络延伸至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华泰证券新加坡子公司2023年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牌照,2025年又拿到主板保荐人资质。这些动作都表明,东南亚已成为中资券商出海的重要跳板。
从市场表现看,东南亚确实给券商带来了真金白银。Wind数据显示,15家A股上市券商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其中12家增幅超10%。中国银河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泰国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投行业务也完成多笔大单。
印尼市场的想象空间
这次收购的印尼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印尼证交所预计2026年净利润增长18%,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9.54%。这样的增长预期,对于寻求海外扩张的国泰海通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不过,印尼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银河、华泰证券等已先行布局,国泰海通能否后来居上,还需要看其本地化能力和资源整合效果。毕竟,东南亚各国市场差异较大,单纯复制国内或香港经验未必行得通。
国际化背后的隐忧
虽然国际化战略看起来很美,但风险也不容忽视。东南亚市场政策环境、法律体系与国内差异较大,文化隔阂、人才短缺等问题都可能成为绊脚石。华泰证券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到要"坚定推进境内外一体化布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际化并非一帆风顺。
从投资角度看,券商板块近期表现平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国泰海通此次收购能否成为股价催化剂,还需要观察后续整合效果和业绩贡献。毕竟,资本市场最看重的还是实实在在的盈利。
老炮儿的一点思考
作为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我见过太多轰轰烈烈的国际化战略最终黯然收场。国泰海通这次出手,时机选择不错,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对投资者来说,或许可以关注两点:一是公司在东南亚现有业务的增长情况;二是国际化战略是否真的带来了业绩提升,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
最后提醒一句,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国泰海通这步棋下得如何,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