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西留学生商会开始发文反击董明珠女士了;这个撕裂对于格力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格力也在自救,27号在高分红的刺激下高开;资本介入格力很深,不是很想放弃或者说一种自救行为,在情理之中。
留学生的愤怒的背后,是不愿意被抹黑;不管国内的教育水平提高多少,留学生自身付出的教育代价和汗水不容抹黑。那董明珠女士的自身思想问题,是不是应该拿出来说一说那?
那以下,就从笔者个人主观的角度做一些联想吧,其本意也在分析上市公司如何建立较为正确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打造团结进步的团队进行的一些联想和分析。
首先来说,董明珠女士,近些年,遭到的一些培养人才的困局,甚至一些所谓的“背叛”,比如孟雨彤、王自如、望靖东等;这里我们要深刻发问一下:
他为什么背叛你?背叛你的企业?如何曾经的“接班人”的期许,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关系?
。。。。。。
我该相信谁?这是董明珠的困惑;那换种角度思考,我如何让你信任?
董明珠女士,到底了解你要让人接班的具体的人,他的所思所想;他的信仰价值吗?深入的关心爱护过他们吗?
到底有没有?
这也是一般的A股上市公司霸道总裁的问题;一是觉得自己很忙;二是觉得员工要主动靠近老板才行;三是认为厚积薄发、困苦磨炼才能怎么怎么样。
这难免有种过度自恋的情节在里面。
中国的企业不同于西方企业;完全走西方模式,并不一定能够培养出伟大的公司。
所以华为的伟大,万科当年的伟大,都是走了一条70年代欧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合伙人公司”
所以,格力的现状吧,反西方还是反留学生也好;实际架构,都是挺西方化的。很像美国公司。
霸道总裁的成功模式,一定是万能型的老板。
马斯克也好,死了的乔布斯也吧;大都是这样的人。国内的雷军等等,似乎也是这样的人物。
这种霸道总裁的模式,是老板能力极强;而且是综合能力;研发、市场、企业内部管理、财务、产品、销售种种;全才!霸道总裁一定是全才之路。
霸道老板比员工方方面面都行;让员工崇拜;关键也是高薪厚利。在崇拜和高薪厚利的两条腿走路下,一般能够不用太和员工做朋友,去交心,就能建立较为稳健的团队。忠诚性高,团队较有战斗力。
说白了,就是用人格魅力持续的吸引你,再用钱长时间的砸你;这似乎是挺有效的办法。
但是前提,人格魅力的持续吸引,是有时间限制的。近则不恭的道理吗。
啥意思呢?
那就是,人离的近了,就没啥神秘感了;原来崇拜的偶像也不过是一般人罢了;能力原来也不过如此啊?人往往在对立面的时刻,人会相互吸引;一旦被同化之后,就失去吸引力了;这是一般规律。
那剩下就是靠持续的高薪厚利吸引吧。
。。。。。。
个人以为,孟雨彤和王自如可能都面临这样的境遇。那就是格力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端,主要的重利的机构是销售;卖出多少空调,拿多少提成;一直以来是极度刻画在这种制造业企业的圭臬。
你为企业带来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持续的订单,大的订单。否则,有才也是无用之人。
但孟雨彤和王自如显然不是这方面的人才。
所以格力的总裁只能是张伟。张伟的培养经历,就是从销售干起的;销售、质检;后来的物资供应部、再到企业管理负责人、最后是总裁助理。
所以我个人以为,在这样传统的利润比较固定制造业企业;未来,越来越不太适用霸道总裁的模式了。
像董明珠这一代70岁左右的企业家门,有没有想过,后来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制造业一穷二白的暴利时代;所以在今天,更多的年轻人的环境成长,已经不太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了。
时代不同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能够去制造商品,开工厂,那就非常赚钱;那是利润的最大头;暴利。
加入到大厂,干上销售、采购;那就是稳稳的人生赢家了。
你能说董明珠门,年轻的时候,不是追求自己人生利益最大化吗?要不,干什么销售那?
暴利尔!
。。。。。。
那现在孟雨彤门,王自如门,当今这个时代下,你让他们干微利的销售,这是对于他们的培养啊?还是摧残那?在他们自己看来?
那这个时代下,年轻人门,认为什么才是最暴利的行业?人生的价值感,永远随着利益最大化,和完成时间的最短化体现的。
一万年来,人类都是这样的。
。。。。。。
所以,我说霸道总裁董明珠的用人之道,是很成问题的。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用人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上市公司的霸道总裁门,在某一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但是霸道总裁要求的是全才啊。
全身心投入,我相信差不多都能做到;但全才,太少,太少了。
那就变得人格魅力不够。
。。。。。。
再就是给予不足。年轻人,谁不爱钱?霸道总裁门,董明珠女士呀,想想你年轻的时候,喜欢不喜欢马上有钱?
你都喜欢,为什么让现代的年轻人延迟?或者不确定那?
所以,用人不当,不是海归的问题,而是自身的问题;要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从企业的架构找原因。
你看华为的海归门,就没啥“间谍”,阿里的也没有,字符跳动的也没有;宁德时代的吴凯没有;药明康德的李革没有;衫树科技的罗小渠、葛东东没有;怎么就格力有那?
在这些,卖一行代码,一个配方,就能跟异国换来万贯家财的公司里,就没人当“间谍”
在格力卖死沉沉的机床就老出“间谍”了?
。。。。。。
一些地方政府的招聘说什么拒绝海归的;我说那也是短视。实际应该一视同仁,注重能力和品德。都是骨肉同胞,搞这么多的设限,没啥大用,被人笑话;但今天我们是聊上市公司,就不聊这些了。
格力是上市公司,不是政府机构。完全两条道儿上的;别混一起。
。。。。。。
个人以为,我们的后制造业时代,尤其上市公司啊,要找回80、90年代那种,制造技术不强,利润不高时候的干法。
那就是如果一个制造业低利润的领导者,不是一个万能型的超级全才;又没有高薪厚利来凝固员工的忠诚度;那就请你多关心关心你的员工,多爱护爱护你的员工。
要会爱,要懂爱;懂得关心人,理解人,是大学问。也是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领导者,应该必备的。你和员工不简单的是一个雇佣关系。
尤其是在你给不起高薪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你能力无法突出到凌驾于你的员工之上的情况下;请你多关爱你的员工;把自恋变兼爱。
。。。。。。
这点,日本企业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日本当年如何克服广场协定,没有让大企业倒闭啊?
当年日本鬼子面临的问题的难度,比我们更严重。
那如何保护上市公司的产能,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活下去?最起码活到黎明来临的时刻。
这不光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问题。
关税战,我们是占上风;但是这种上风,是一种消耗性的上风。
我们是比美国损失的少;但不代表不损失啊。
经济在损失,企业也在损失。人才在外部高薪厚利的影响下,会外流啊;甚至一些生产线,会产生迁移;这都会随着痛苦的关税战、贸易战出现的企业情况。
那作为上市公司领导们,经营者们;是不是该想想如何稳住军心?并且是较长期的稳住;稳定住产能。
所以,日本家文化的企业文化,对于我国的微利制造业企业,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当然认为自己是万能的超级牛逼的全才霸道总裁可以就此绕道了。
日本鬼子企业的家文化特点,第一、和的思想。说白了就是归属感。到企业工作就是到家了;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能一直干很久很久,别35岁45岁就淘汰了;企业能多久,你就能工作多久。让员工不存在频繁的失业的焦虑。
第二点、孝的理念。后辈尊敬前辈;前辈更能提携后辈。关键在于提携,后辈才能尊敬你呀。
第三点,忠诚的理念。非血缘关系的忠诚,甚至会大于血缘关系的忠诚。
年功序列制度和生活厚待制度。
董明珠前几年,又造房又干啥的;这也有过这样尝试吧,给员工分房。
但没坚持住,是吧?!
分房还是太贵了;那关心和爱护,它不光是一个利益空间,也是一个温度的时间呀。
这点我要说,董明珠作为霸道总裁的选角,可能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因为温暖的大家长总裁,需要很大的耐心。
胖东来,胖东来的模式,就是这种温馨总裁的模式。胖东来很像日本的家文化的企业。
难道没品出来吗?
。。。。。。
上市公司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打造自身管理团队尤其是高级经理人和董事、董事长等。
要觉得自己全才有能力能够全身心投入形成,有高薪厚利的持续激励,那走霸道总裁这条路,像美国学习,没啥毛病。
但要是只有专才之能,企业利润比较固化;市场比较固定,应该考虑温馨总裁,家文化企业之路。这可能是面对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当下最好的办法。
但要是没有全才,又无高薪,那还要任性使蛮,那极可能使自己和企业陷入困境和危局之中。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