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A股的维稳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先锋队的券商们忙得不亦乐乎。
重组后的国泰海通打响行业第一枪,率先发布回购股份公告和一季报预报,最高四倍的净利润增幅相当震撼;随后,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纷纷公告一季度业绩预增;东方证券、国金证券、中泰证券、财通证券、东吴证券、兴业证券、华安证券、国元证券等多家地方特色券商纷纷加入大军,一季报预增和回购股份公告轮番上阵。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2024年的年报,10家披露2025年一季报的券商们净利润大幅增长,除了中信证券预计增幅32%和国元证券增幅38.4%以外,其余的增幅预计均为50%以上,国泰海通3—4倍的增幅区间,位居行业第一。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经过重组后,国泰海通的业绩表现已经晋升为行业“一哥”,券商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近期,券商并购提速明显,“金银证券”呼声持续高涨,“中信+建投”重组传闻不断,未来一些优质的航母级券商有望陆续出现。
特别的一季报首秀
受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清明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亚太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
4月7日,A股开盘一路下跌,3000点岌岌可危。午盘后,中央汇金公司率先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4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专题座谈会,东方证券、东吴证券、国泰海通、兴业证券、中信证券等10家证券经营机构代表出席会议。与会机构一致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面对当前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的市场环境,一定要坚定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定力、凝聚合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就在4月8日早间,合并后的国泰海通(601211.SH)率先披露了行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和回购公司A股股份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12.01亿元至人民币124.45亿元,同比增加350%至40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29.73亿元至人民币33.83亿元,同比增加45%至65%。
国泰海通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全面推进零售、机构和企业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加速向国际一流投资银行迈进。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本次吸收合并产生负商誉;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财富管理、交易投资等业务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国泰海通公告称,为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董事长朱健先生提议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将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开源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认为,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是2024年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首例头部券商合并重组、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和上市券商最大整合案例。合并后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稳固的客户基础,构建更专业、综合的服务能力,实现更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
高超指出,在剔除海通证券国际业务影响后,其剩余业务ROE表现优于上市券商,合并将为海通证券在杠杆赋能、业务管理费成本与付息债务资金成本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预计合并后公司远期ROE有望超过两家公司各自最高水平。
一季度业绩抢眼
4月8日,兴业证券、东吴证券、中信证券相继披露了一季报情况。兴业证券发布一季度的业绩快报称,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57.32%;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2亿元至10.03亿元,同比增加100%至120%;中信证券发布业绩快报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
4月9日,中国银河、华泰证券、华安证券分别发布了业绩预告。中国银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27.73亿元至31.00亿元,同比增长70%至90%;华泰证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34.37亿元至36.66亿元,同比增长50%至60%;华安证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5.02亿元至5.58亿元,同比增加80%至100%。
4月10日,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元证券的一季报纷至沓来。中信建投预计实现归母净利约18.43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中金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8.58亿元至21.06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国元证券公告实现归母净利6.41亿元,同比增加38.40%。
国联民生证券报告指出,2025年一季报市场交投热度保持高位,投行业务收入有所回升,各家公司公告在说明2025一季度业绩增长原因时,也相应提到财富管理、交易投资、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除自营投资外,其他业务条线也出现边际改善信号。2025年券商业绩修复向好趋势有望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披露的头部券商中,中信证券一季度业绩增速逊色不少,行业“一哥”的位置已经出现松动,国泰海通是否将取而代之?
“利润上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因为有合并的因素,月末还要看看资产的情况。”一位上市券商非银行业首席研究员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
在他看来,目前监管明确鼓励行业内整合,在政策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并购重组是券商实现外延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购重组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预计行业内并购重组事项将持续加速推进,一些优质的航母级券商有望陆续出现。
近期,“金银证券”的呼声持续高涨,“中信+建投”的重组传闻不断,随着中央汇金在券商领域的布局深化,未来行业内的整合和重组可能会更加频繁,头部券商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估值仍在低位
国泰海通最新报告指出,近期因关税原因,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相关机构推出系列组合拳着手稳定股市。中央汇金将加大增持力度、央行表态将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上调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的政策,叠加国资委表态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增持回购等利好,预计资本市场信心有望显著提振,非银及金融科技板块的盈利将出现超预期增长。
报告认为,当前非银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一季度业绩改善有望成为非银板块估值修复的强力催化,券商板块在低基数叠加股基交易额放量下,有望实现确定性盈利改善。
其中,多家券商如中信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已率先发布业绩预告/快报,投资端有望迎来改善。此外,东方证券、国金证券等公告回购股份计划,有望进一步增强板块信心。
方正证券认为,近期外部环境变化、券商板块回调明显,目前板块2025年动态PB仅1.14倍/处于10年29%分位数;后续应对关税的内需政策将会持续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导向下国有资本、险资、上市公司回购等增量资金持续,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有望推动券商估值修复。
同时,高交投景气度下券商盈利修复确定性与估值错位,板块2025年净利润有望延续双位数增长。据测算,券商板块2025年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在市场日均成交额1.36万亿假设下预计券商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