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陈佳怡)4月29日,厦门银行在上海举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怎样解读一季度的业绩波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之下,厦门银行如何走好未来发展之路?该行新任董事长洪枇杷带领管理层直面上述问题,以“稳”“进”“立”三个关键词,回答打造价值银行的“未来之问”。
业绩有不足也有亮点
就数据来看,厦门银行业绩有所承压。对于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厦门银行行长吴昕颢直言不讳:“营收、净利润的确令人关注。但说实话,我们管理层对这个数据本身并不忧心。”
业绩下滑固然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吴昕颢表示,这主要系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收紧、资金利率中枢抬升等因素影响,导致债券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该行去年一季度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的高基数效应也放大了同比降幅。
另外,业绩波动也受净息差同比收窄影响。但好在,随着厦门银行加大结构优化及负债成本管控,息差收窄的势头已逐渐趋缓。数据显示,该行一季度存款成本率已降至2.15%,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基点。厦门银行也表示,下阶段将围绕“稳规模”和“优结构”,既提升资产的构建能力,又有效压降负债的成本,两端发力做好息差管控,推动净息差指标止跌企稳。
厦门银行一季度存贷款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截至一季度末,该行贷款及垫款总额达到2105.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9%;吸收存款总额2213.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7%,存款增量同比多增212亿元。与以往在四季度发力的打法相比,这是该行首次在一季度实现存贷业务的持续增长,用吴昕颢的话来说,“这才是真正保障全年业务增长的关键”。
除此之外,厦门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异水平。2024年,厦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实现“双降”。自上市以来,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0年至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8%、0.91%、0.86%、0.76%、0.74%,连续五年处于1%以下。
厦门银行高度重视股东回报,该行现金分红率已连续四年超过30%,上市以来累计派现35.36亿元(含2024年年度分红),为IPO募集资金总额的近2倍。与此同时,该行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中期分红,拟制定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延续2024年全年开展二次分红的频率。
今年将启动“2+3”5年战略规划的制定
今年年初,厦门银行出现高管人事调整,洪枇杷任厦门银行董事长。目前,其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核准。业内关注,这位从业三十余年的银行老兵,如何带领即将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厦门银行直面转型挑战。
洪枇杷给出了三大关键词:一是巩固“稳”的基础,二是积蓄“进”的势能,三是发挥“立”的作用。据了解,厦门银行正在谋划“2+3”的短中期五年战略规划,以更好地平衡稳与进、立与破的关系,更好地回答打造价值银行的“未来之问”。
“厦门银行正处于创业的关键阶段,底子比较稳,包袱比较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洪枇杷表示,从短期来看,厦门银行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细分市场,加快业务发展;二是抓息差管控,提升盈利水平;三是抓客户经营,实现提质上量。
从中长期来看,洪枇杷强调,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厦门银行将重点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体制机制赋能和文化赋能,增强内生动能以实现转型突围。“‘2+3’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也不是期限划分上的‘一刀切’,我们希望立足当前和长远,兼顾守正和创新。只要方向正确、坚定往前走,一定能够成功穿越周期,走出一条城商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洪枇杷说。
锻长板打造“两岸金融”金字招牌
依托台资股东的独特背景及区位优势,厦门银行两岸金融服务特色鲜明。该行围绕个人、公司及同业构建全面的两岸金融业务体系,致力于成为最懂台商的银行以及两岸金融合作标杆银行。
截至目前,厦门银行是福建省台企授信户数最多、针对台胞发放信用卡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台企客户数相比上年末增长19%,台企授信户数相比上年末增长21%。台胞客户数相比上年末增长17%;台胞信用卡发卡数相比上年末增长11%;台胞金融资产余额相比上年末增长2%。
展望未来,厦门银行提出,将持续围绕这一领域“锻长板”,让两岸金融成为该行的金字招牌。
具体而言,一是深耕在地台胞台企,扩大客户覆盖度和业务市场占有率;二是形成对台服务差异化优势,推出“厦金同城卡”等便利台企台胞的金融服务;三是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持续开展台湾高校青年实习计划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强化金融促进两岸融合的使命担当。
“厦门银行也希望通过两岸金融的实践,提炼出一套针对特定客群和特定业务领域的经营方法论,复制到其他客群和业务领域,形成更多优势赛道,锻造整体核心竞争力。”洪枇杷说。
洪枇杷表示,未来厦门银行将扎根厦门、深耕福建、服务对台,将区位优势与自身发展融合贯通,把握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与转型发展的结构性机遇,做透厦门本地市场,做大厦门以外市场,成为厦门金融的排头兵、福建金融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