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8.34%,利润增速由负转正,海外业务拓展显著加速——这一信号在当前基建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尤为亮眼。
根据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中国铁建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84亿元,同比下降3.92%;归母净利润148.11亿元,同比下滑5.63%。但从季度趋势看,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回暖:Q1至Q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1亿、55.51亿、41.10亿元,同比增速为-14.51%、-5.55%、+8.34%。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仍受国内投资放缓影响,但三季度已实现正向增长,展现出经营韧性。
现金流方面也有改善迹象。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97.6亿元,虽仍为净流出,但同比少流出92.6亿元,说明回款或付款节奏有所优化。同期收现比为99.6%,付现比111.0%,显示企业在营收下降背景下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现金周转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海外订单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铁建新签合同总额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境外新签订单2048亿元,同比大增94.52%,而国内仅微降3.96%。这表明公司在应对国内基建需求疲软时,正积极调整战略重心,加快“出海”步伐。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高达8.10万亿元,其中国内6.51万亿、境外1.59万亿,充足的订单储备为未来业绩提供了较强支撑。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现在的走势?
说实话,看到这份数据时我第一反应是意外——毕竟整个建筑行业今年都不太好过,房地产持续低迷、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多数央企工程企业都在收缩战线。但中国铁建能在Q3实现利润转正,背后一定是结构性变化在起作用。
我认为最核心的亮点就是海外业务的突破。94.52%的境外订单增速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布局的结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像中国铁建这样具备全产业链能力和融资优势的央企,正在成为全球基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虽然目前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仍有小幅下滑(分别同比下降0.39和0.0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也因汇兑或融资略有上升,但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压降显示出内部管控在加强。更重要的是,分析师维持对公司2025–2027年约214亿至222亿元的盈利预测,并给予5倍左右的低估值PE水平,“增持”评级的背后是对其稳定性和抗周期能力的认可。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比如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海外项目推进,或者部分国家政治环境变动带来履约不确定性。但从当前趋势看,中国铁建已经走出了被动等待国内政策发力的阶段,开始主动在全球找机会。这种从“等饭吃”到“找饭吃”的转变,或许才是真正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