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减持中国西电,特高压行业迎来短期阵痛
最近,特高压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西电发布了一则公告,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公告显示,公司的第五大股东通用电气新加坡计划减持不超过1.54亿股,占总股本的3%,预计套现金额约13.6亿元。这已经是该股东近一年内的第三次减持了,前两次分别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总共套现超过18亿元。消息一出,市场反应相当激烈,中国西电的股价在公告次日直接跌停,全周累计下跌14.6%,连带着整个电网设备板块都跟着大幅回调,相关指数两周内回撤幅度达到16%。
市场为什么这么紧张?
这次减持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市场反应,主要是因为外资股东在相对高位连续减持,传递出一个信号——当前的特高压行业估值可能已经接近阶段性顶部。从短期来看,这确实会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估值已经比较高的纯设备制造商来说,回调压力会更大。不过从长期来看,特高压行业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依然很大,所以这次事件的影响更多是短期的情绪冲击,预计1-3个月的消化期过后,市场会逐渐回归理性。
产业链各环节影响不一
虽然市场整体受到冲击,但特高压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环节,受到的影响程度却各不相同。先来看上游,像高磁感取向硅钢这样的核心材料供应商,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短期内的情绪波动对他们影响有限。电磁线企业和绝缘材料供应商的情况也比较类似,尤其是那些技术门槛高的企业,比如生产超薄换位导线和铝合金导线的公司,因为有国家电网的订单支撑,需求韧性很强,所以受影响相对较小。
下游应用场景方面,无论是风光大基地配套的特高压工程,还是电网投资规划中的项目,建设需求都非常刚性。国家电网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工20条以上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这些都不会因为短期股价波动而改变。另外,配电网的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也在持续释放,这让那些专注于智能化技术的企业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技术迭代带来的新机遇
在特高压设备领域,技术迭代正在加速。传统的直流设备毛利率通常在10%-20%之间,而新兴的柔直设备毛利率可以达到30%-40%,差距相当明显。那些已经掌握柔直换流阀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未来会更具竞争优势。虽然日立能源、西门子等外资品牌在海外市场仍有一定份额,但中国特高压设备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这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特高压与储能的配套发展。在一些新建的特高压工程中,已经开始标配大规模储能系统,比如某特高压工程就配套建设了600MW/2400MWh的储能设施。这种趋势下,储能管理系统的提供商将会同步受益。不过,电力电子等配套领域可能会因为板块整体回调而承受短期压力。
投资需要更加理性
综合来看,这次事件后,特高压行业的投资逻辑可能需要重新梳理。那些具备技术壁垒的上游材料供应商、掌握柔直技术的领先企业,以及储能管理系统的头部提供商,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甚至可能从中受益。而估值较高的纯设备制造商,以及那些没有实质订单支撑的跟风概念股,面临的回调风险会更大。
未来几个月,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几个指标:国家电网在2025年四季度的特高压设备招标金额、中国西电年报中反映的订单增速和毛利率变化,以及柔直换流阀在新项目中的渗透率提升情况。这些指标将帮助判断行业何时能够走出调整期,重新回到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