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日前在北京银行2024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霍学文为这家头部城商行定了战略基调。按照其说法,“经过过去三年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进入到了数字化转型的2.0阶段”。
北京银行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规模指标上,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达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达2.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65%。霍学文称,这是一份量质齐升的良好答卷。
霍学文今年将届60岁。2022年初,他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位置上“空降”北京银行担任“一把手”,掌舵这家城商行至今满三年。
抛开单个年度的报表,拉长时间轴,一张跨越3年的答卷,可能会更加全面客观还原对这位“监管老兵”的评价。
1
营收三年微增约5.49%,利息净收入占比偏高
拆解多个关键数据,可圈可点。2021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2.75亿元,2024年是699.17亿元,三年增长约5.49%。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度该行营收662.76亿元,同比几乎是原地踏步。2022年正是霍学文执掌该行的第一年。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2021年北京银行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222.26亿元,2024 年为258.31亿元,三年增长约16.2%。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北京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29%,2024年的ROE为8.65%。值得一提的是,从 2018以来该行ROE指标一直在下滑通道。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背景下,净息差是另一个重要参数。北京银行2021年末的净息差约为1.83%,受大环境影响,该行2024年末净息差降至1.47%。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44%,到2024年末是1.31%,资产质量继续改善。尽管去年底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但“可疑类”与“损失类”贷款余额双双上升。
与此同时,该不良率数据与其他头部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相比,依然不占任何优势。目前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均在1%以下。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北京银行2021年拨备覆盖率是210.22%,2024年是208.75%,风险抵御能力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同业中表现平平。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3.06万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22万亿元,增幅37.9%。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早在2022初,上任伊始的霍学文在年报致辞中提到,北京银行将结合区位优势,打造基于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的全生态服务体系,提升“商行+投行+私行”一体化服务能力;聚焦客户需求,打造基于客户体验和价值创造为基础的新零售战略体系,加快朝着零售盈利贡献50%目标迈进。
从这3年数据看,该行零售收入提升比较明显,但该行利息净收入一直占其营业收入比重较高,2024年占比也超过7成,这意味着对传统信贷盈利模式的依赖度高,服务创新力不足。
2
“监管老兵”坐镇,合规问题仍频发
早年曾在大学任职的霍学文,属于“学而优则仕”。按照公开资料,1989年6月至1997年5月,霍学文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担任教师有8年之久,并升至副教授职称。之后,他先后出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干事、助理调研员,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国际调研室副处长、处长,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处处长等职务。
2001年底开始,他先后在北京市委金融工委、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金融工作局和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其中,他曾在北京金融局工作时间达13年,对金融合规与风险治理有深入理解,直至2022年初“空降”北京银行。
尽管有“监管老兵”坐镇,北京银行却难掩合规内控顽疾。2023年4月,石家庄分行因违反反洗钱等多项规定被央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罚款141万元。去年6月,衢州分行因存在五项违法违规,被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罚款145万元。回溯至2023年6月,北京银行因“14宗罪”被原北京银保监局处罚4830万元,其中包括房地产类业务违规;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不审慎;贷款及投资业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涉及12名责任人。北京银行也做出回应称,所涉及事项绝大部分是2020年之前的存量问题,已按照监管要求基本完成整改。
2024年1月初,上海分行因虚增存贷款等被罚260万元。2024年2月,该行因EAST报表数据不实、分户账流水漏报等10项违规事实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处罚330万元。
2025年2月,乌鲁木齐分行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征信管理规定;违反反洗钱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处罚款133.5万元。
按照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梳理,在霍学文治下3年左右时间,北京银行总行和各地分支机构因各类违规操作受罚超过5000万元。对此有分析认为,该行监管处罚接连不断,暴露出其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短板。
实际上,在此前北京银行已吃过天价罚单。2020年底,北京银行因涉及销售虚假金融产品,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关键业务环节管理失控等15项违法违规事由,被原北京银保监局合计被罚4290万元,24名责任人分别被处以警告、罚款、终身禁业、取消董事高管任职资格等行政处罚。
3
霍学文的“水晶球”理论,能否驱动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
如果说合规内控吃罚单是顽疾常态,那么战略转型才是霍学文的“必考题”,而数字化或他深思熟虑之后给出的关键答案。
去年,他的“水晶球理论”已经引来注意。在2024年8月的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霍学文谈及北京银行转型方向时表示,将形成包括零售水晶球、对公水晶球、金融市场水晶球、风控水晶球、客户水晶球、科技水晶球在内的“多水晶球一体化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今年4月15日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霍学文再度分享他的理论。 他表示,七大水晶球上线以后,使得其管理能力由经验决策走向了数字决策,产品竞争力大大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的生命线、生死线,也是发展的重要一关。”霍学文如是强调。按照2024年度报告,北京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4.6%,三年来持续增长。
霍学文口中的“生命线”“生死线”,早有预兆。今年2 月初,北京银行突然宣布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携手华为率先实现 DeepSeek 全栈国产化金融应用,并提出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
“我们充分认识到,在AI时代,人工智能会重塑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人工智能也一定会重塑商业银行。”霍学文在“All in AI”之后近日首次详解其战略。“一线员工的狼性精神越来越足,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大大提升。”霍学文还提到,北京银行内部组织的AI特训班,报名人数上千,大家踊跃参加,通过特训班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不过,银行AI化、智能银行等已不算新鲜概念。记者注意到,此前多家股份行、城商行高管也抛出类似理论,“AI+”成为主流银行近两年发布AI战略的核心,覆盖银行C端用户、B端客户以及对内员工等全业务流程。伴随年报陆续披露,按照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4家全国性银行公开了AI战略与应用布局,超过百个应用落地。
以北京为腹地,在高手如林的同业里,霍学文的数字化转型和AI战略还能否独树一帜?
尝到“属地红利”的北京银行,曾经是“城商行头雁”,资产规模、营收、利润都长期稳坐城商行头把交椅。不过,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近年来北京银行出现掉队,资产规模虽仍居城商行首位,但多个关键指标已经被赶超。比如营业收入被江苏银行超过,利润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超过,从营业收入、归母净利、业绩增速、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多个指标来看,除了资产总额之外,北京银行均落后于江苏银行,其“ 一哥”的头衔也受到质疑。
回到眼下。60岁,正是多数银行人的一个坎。
就在4月22日下午,上海银行公告,因年龄原因,金煜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务。1965年2月出生的金煜,刚好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而1965年9月出生的霍学文今年将满60岁,北京银行很可能是这位“老将”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All in AI”战略,成为霍学文的关键筹码,也是这家“城商行头雁”的转型答卷。当下,他的“水晶球”能否驱动这家地方城商行实现数字化转型,依然挑战重重,“一哥” 之考持续在路上。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