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2024年经营业绩最新出炉!
4月15日,在北京银行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该行交出一份展现发展韧性的成绩单。
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北京银行去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全年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资产稳健扩表,总资产达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北京银行将深化“特色经营”,在打造“五大特色银行”中开辟差异化发展新路径。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努力成为一家不一样、有特色、想得起、记得住、用得上、受尊敬的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霍学文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25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该行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在大模型建设与应用领域持续布局,并构建“AI+”场景应用体系。
重要股东增持,市值再创新高
2024年以来,北京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迎来重估,市值表现强劲,股价屡创历史新高。
去年该行A股表现超出市场预期,2024年全年累计涨幅达43.69%。继去年总市值突破1000亿大关之后,2025年4月,北京银行盘中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一度达到1315亿元。从2024年初至市值新高,北京银行总市值累计增长超420亿元。
北京银行估值的大幅提振,主要源于市场资金的持续净流入。其中,包括大股东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真金白银增持该行,反映出这些机构对投资价值的普遍看好。
近日,北京银行大股东之一的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在官网发声称,近年来该公司主动发挥积极股东作用,制定出台《市值管理行动方案》,坚决支持控参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先后增持北京银行。该公司表示,将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开展上市公司股份增持”。
此外,2024年又有保险机构大股东大举增持北京银行。其中,信泰人寿在2024年一季度增持北京银行3.56亿股股份,持股数量增至9.94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4.7%,跻身该行第四大股东。而早在2023年一季报中,信泰人寿首次现身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彼时持股比例为1.66%,后多次实施增持。
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包括保险公司、公募基金和一般公司法人在内,分别共有581只基金、106家资管机构持有北京银行股份,全年增加249只基金和20家公司,合计持有北京银行约13.64亿股股份,2024年合计增持约5.65亿股。这其中,尤其以公募基金和保险基金增持最为积极。
2024年以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颇为青睐具有高股息分红、经营业绩稳健、抗风险能力较好的标的。而北京银行作为头部城商行的代表,以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基本面优势,持续对股东的高分红比例,成为了机构投资者理想的配置对象。
据统计,北京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已经高达673.05亿元,自2017年以来现金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这一比例位居多数上市银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北京银行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表态,该行将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股东的日常沟通,加大对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路演推介,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增持该行股票。
转型效能释放,长期价值显现
北京银行始终以高比例分红回馈股东,这一承诺的兑现离不开其坚实稳健的经营根基。
面对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该行凭借卓越的基本面实力,在2024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展现出抗压能力和增长韧性。
2024年,北京银行通过综合化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的同时,各项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公司贷款总额增长14.43%,总额突破1.48万亿元。
据2024年年报,北京银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均实现同比增长,盈利水平持续稳健。在零售转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该行收入结构优化,增长动能多元。
从收入构成看,利息净收入239.61亿元,同比增长4.66%,增速逐季提升;净息差收窄趋势显著趋缓,负债端成本优化成效突出。非利息收入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大增10.06%至180.07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25.75%,轻资本转型、零售转型等有关业务贡献度持续增强。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北京银行“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的双轮驱动:
一方面,北京银行对公业务强势领跑,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9.65%,其中对公贷款增速达14.43%,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贷款增幅均超40%,最高达43.11%,普惠金融、文化金融贷款分别增长28.3%和32.39%,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另一方面,北京银行零售转型纵深推进,零售AUM突破1.22万亿元,较年初增幅17.25%,增速创历史新高,储蓄存款规模达7388.39亿元,增速高达19.99%,零售客户总量突破3070万户;个人贷款规模保持城商行领先优势,信用卡业务通过精准风控实现高效获客,拓客效率明显提升。
此外,北京银行轻资本业务“量质齐飞”,金融市场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托管规模突破2.27万亿元,同比增长40.88%,增速达行业平均水平的3.6倍。北京银行表示,未来将加快轻资本转型、零售转型步伐,大力发展财富代销等低资本占用业务,增加中间收入来源,提升非息收入占比。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优化,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31%,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8.75%,风险抵补能力稳居行业前列。
此外,多家机构一致看好北京银行经营前景,零售效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多家券商研报指出,北京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其估值修复提供强力支撑。
日前,平安证券最新研报认为,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深耕北京区域,拥有首都经济和政府客户的资源禀赋,存贷款规模位于北京市管金融企业前列。随着存量风险的不断出清,历史包袱的不断抖落叠加经济恢复下的市场需求恢复,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光大证券近日研报称,北京银行深耕首都,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贷款占比高。截至2024年末,营收连续5个季度同比增长,盈利水平保持稳健。同时,稳定的股息回报率有利于吸引保险等长期稳定资金。
特色金融、数智转型筑牢护城河
北京银行的长期增长动能不仅源于其扎实稳健的基本面,更倚重于独特的战略布局与业务创新。通过持续深耕差异化赛道,该行在科技金融、零售生态等领域的突破性实践,已形成多点开花的增长格局,为业务版图拓展注入强劲势能。
在特色化经营方面,北京银行提出要深化打造“五大特色银行”:
一是将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作为支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先行样本,持续深化构筑儿童友好服务体系;
二是“伴您一生的银行”,服务好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形成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三是“专精特新第一行”,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完善VC/PE 服务体系,灵活运用股债联动模式等方式,让科技金融成为全行营收利润增长、客群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
四是“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研究挖掘人才政策潜在合作机会,全面提升人才金融品牌知名度和渗透率;
五是“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推动AI深度赋能具体场景。
例如,北京银行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并上升至全行战略。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过程中,北京银行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始终贯穿其中。据了解,该行已构建出企业从初创、到成为专精特新、到并购、到上市、到成为领军企业的全过程、陪伴式服务,满足企业各类场景的金融需求。
北京银行副行长郭轶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进一步深挖专精特新的资源,加大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各类客群,主要做好优化组合金融供给、提升客群的服务质效、融合人工智能、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已累计为5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1.2万亿元;服务专精特新客户超2万户,较年初增加超6400户;专精特新贷款余额达1068亿元,较年初增加338亿元。2024年科技特色或专营支行数量分别新增28家和16家;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642.79亿元,较年初增长40.52%,服务北京地区80%的创业板、71%的科创板、74%的北交所上市企业。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特色经营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支撑。
霍学文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2025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他指出,当前AI正在深刻重塑未来银行形态,而北京银行将秉持“All in AI”理念。
北京银行在大模型建设与应用方面持续深耕,自研百亿级参数“京智”大模型。该行还打造了“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全行员工提供“实时在线、人人可用、简单好用”的AI工具箱。另外还构建了“AI+”场景应用体系,推动AI率先与办公、客服、资金交易、财富管理、风控等高价值场景结合。
在持续深度布局AI过程中,北京银行已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能、价值创造等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该行在科技研发领域提升研发效率约17%;累计部署自动化流程1073个,执行任务265万件,累计节省人工3500余人/月;一份尽调报告的完成时间可由3天缩短至1天;建立普惠全流程风控体系,智能风控模型15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