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刚刚干了一件让市场侧目的事:把股份回购价格上限从19.36元一口气提到75元/股。这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近乎4倍的上调幅度。要知道,公司当前股价是58.93元,这意味着,哪怕股价再涨27%,也还在回购的“射程范围”内。董事会当天就通过了这项调整,无需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动作干脆利落。
这次调整的背景很清晰——原定的19.36元上限早已跟不上股价走势。随着公司AI服务器业务爆发式增长,尤其是深度绑定谷歌、成为其TPU核心代工方后,市场对公司前景的预期持续升温。今年前三季度营收逼近6040亿,净利润超224亿,同比增速接近50%。这样的业绩支撑下,股价走强几乎是必然结果。而回购价远低于市价,等于变相限制了公司增持能力。所以,上调价格上限,本质是为了让回购计划能继续执行下去,不被卡住脖子。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一句:这家公司的战略执行力真的太强了。很多人还停留在“富士康只是代工厂”的刻板印象里,但工业富联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靠人力成本优势吃饭的企业了。它现在手握液冷技术、先进封装、高速互联三大杀手锏,尤其是在谷歌TPU v7项目中,PUE做到1.06–1.1,散热效率提升40%,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数据中心能耗大幅下降,直接帮客户省钱,这种技术壁垒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追上的。
更关键的是,它的全球化布局已经跑通。越南做封装,墨西哥承接对美出口订单,中国负责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形成“三角架构”。这种模式不仅规避了地缘风险,还利用USMCA规则实现了零关税进入北美,商业嗅觉非常敏锐。
我自己一直关注工业富联的一个点是:它正在从“硬件代工”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如果未来谷歌真能把TPU芯片卖给Meta等第三方,那工业富联的制造和封装订单将迎来指数级增长。那时候,它的角色就不只是供应商,而是整个AI算力生态的关键基建者。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技术迭代太快,英伟达也在猛攻液冷和CPO,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但至少目前来看,工业富联在特定赛道上的领先是实打实的。这次大幅上调回购价,既是信心的体现,也是一种姿态——它愿意用真金白银告诉市场:我对未来,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