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正在重塑全球AI与通信技术融合的格局。此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共同开发AI - RAN和6G基础设施,将AI计算能力原生集成到5G - A及未来的6G网络中。
这一布局背后,是英伟达对下一代通信技术生态的战略卡位。诺基亚虽在消费市场声量减弱,但在通信底层技术上仍具深厚积累。其拥有的超过7000项5G标准必要专利(SEP),以及源自贝尔实验室的技术传承,使其在全球通信标准制定中保有重要话语权。英伟达选择与诺基亚而非高通深度绑定,正是看中其在无线网络架构、标准化进程中的长期影响力,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战略地位。
双方的合作聚焦于三大技术路径:AI for RAN、AI on RAN 和 AI and RAN。具体来看,英伟达将通过其Aerial加速平台和ARC/ARC - Pro计算模块,赋能诺基亚AirScale基站,实现频谱效率优化、能耗降低,并在基站边缘提供分布式AI推理能力。这意味着未来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可在网络边缘完成实时决策,而不必回传至数据中心。据Omdia预测,到2030年全球RAN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美元,而Dell'Oro集团预计到2029年AI - RAN将占据约三分之一的RAN收入,突破百亿美元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运营商对此类高成本GPU部署仍存疑虑。Verizon、Orange等企业担忧电力消耗与资本支出压力,反映出电信行业对快速技术迭代的审慎态度。英伟达能否说服运营商接受其以GPU为核心的AI - RAN架构,将是该战略能否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挑战。
与此同时,英伟达自身市值已于10月29日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企业。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其在AI算力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设备,从CUDA生态到Blackwell、Rubin芯片路线图的持续推进。其投资诺基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将AI影响力从云端延伸至网络物理层的整体战略一环。
工业富联作为AI服务器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52%,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3.73亿元,首次单季破百亿,反映出全球AI基建需求的持续高景气。但市场对高估值的担忧亦存,未来增长需持续验证AI商业化落地的广度与深度。内情不得而知的是,英伟达是否会进一步整合通信硬件资源,甚至直接介入基站制造领域。目前还没看到更确切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