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中国稀土集团刚开完三季度分析会,一边说要稳产保供,另一边又强调四季度要严格落实出口管制政策。表面看是常规部署,但结合商务部那份2025年第61号公告,味道就不一样了。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以后所有涉及中国成分的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申请材料必须用中文、用WPS格式、通过eCIQ系统提交。这不是简单的流程优化,这是把语言、软件、审批全链条国产化,等于在供应链上立了一道“数字关卡”。
美国那边还在搞他们的9月新规,对华技术封锁层层加码,结果反手就被这一招打到了七寸。你卡我芯片设备,我让你连申报都报不了。现在积压在美国商务部的对华出口许可证有2400多份,货值370亿美元,审批机器据说要到2026年2月才能恢复正常。可中国市场哪等得了那么久?应用材料在华营收已经腰斩,美光被长江存储替代,特斯拉得州工厂因为拿不到高纯度镍钴,4680电池线直接停摆。这些企业不是不想活,是根本跟不上节奏。
有意思的是,欧洲和日韩反应快得很。德国VAC集团立马招中文毕业生转材料,东京电子连夜出双语说明书,韩国浦项制铁干脆把结算货币换成人民币,走CIPS系统。人家清楚得很——全球52%的永磁体市场在中国,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这个基本盘。反倒是美国那帮巨头,像亚马逊、埃克森美孚、甲骨文,抱团游说国会,嘴里喊着“不可逆转向”,其实心里明白,窗口期就剩120天了。再不调整,2026年在华营收跌四成,可不是说着玩的。
更深层的变化其实在标准层面。WPS模板里嵌着最新的《稀土产品分类》和杂质限值标准,意味着中国企业申报时系统自动校验,等于把国标变成了事实上的国际门槛。谁想进中国市场,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这招比单纯禁运高明多了,不是脱钩,而是重挂钩——用中国的标准重建全球协作体系。
华为的IGBT、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北方华创的刻蚀机,一个个都在完成去美化闭环。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量产,CIPS跨境支付覆盖率升到180个国家,这些都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企业现在面临的不是短期阵痛,而是被系统性边缘化的风险。当整个产业链的接口都换成中文,他们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在主航道上了。
$山子高科(SZ000981)$ $阳光电源(SZ300274)$ $隆基绿能(SH6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