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跟完高盛那份报告,又看了工业富联这波走势,说实话,有点东西。昨天还冲着涨停去,今天回调了3.74%,但你看资金面,北向、融资盘都在买,主力却在净流出,这种拉扯其实挺典型的——大机构还在拿筹码,短线资金趁反弹先兑现一波。
高盛这次直接跟董事长面对面聊了,结论很明确:继续“买入”,目标价给到83.8元。现在股价65块多,算下来还有近三成空间。他们不是拍脑袋给的,是基于2026年29.5倍PE来的,逻辑也扎实。最关键是,管理层自己说了,AI服务器产能在爬坡,而且产品规格持续升级,不是靠堆量,是往高毛利走。
有意思的是,公司现在转型转得挺坚决。从OEM往ODM切,客户重心从传统品牌转向云服务商,比如那些全球头部的AI玩家。这一招很聪明,云厂商利润厚,愿意给供应商留出空间,不像消费端那么卷。再加上自动化和AI生产流程优化,据说自打今年5月起,AI服务器的生产周期明显缩短,现金流和效率双改善。
更关键的是壁垒问题。机架式AI服务器不是谁都能做,光是电力供应和测试环境就得烧钱建厂。工业富联在全球有布局,美国、墨西哥工厂都是本地团队管理,应对地缘和交付都更灵活。高盛特别提了一嘴,他们在交换机这块也卡住了位——跟着英伟达的路线图走,2025年800G,2026年1.6T,2027年上3.2T液冷CPO,速率翻着跟头涨,毛利率还比服务器高。这不是单纯代工,是深度绑定生态。
中信证券那边也上调了预期,把2026年EPS调到3.03元,对应76元目标价。两家大机构不约而同看多,背后其实是同一个判断:OpenAI那个26GW的算力订单只是开始,远期250GW的规划才是重头戏。一旦落地,整个产业链的天花板会被彻底打开。
当然,短期波动免不了。今天主力砸了10亿出去,但融资盘还在接,说明市场分歧仍在。不过你细看它的角色——既是英伟达链核心,又是液冷、算力基建、工业互联网的交集点,再叠加“灯塔工厂”对外赋能的能力,它已经不完全是原来的代工厂了。这轮AI基建潮里,它更像是底座供应商,踩中了好几个节拍。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