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刚刚拿下一个重量级荣誉——“2025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这个奖项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属于国内公司治理领域的权威认可。评选旨在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强化董事会运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赛力斯不仅入选,还拿到了最高等级的“最佳实践案例”称号,相当于在资本市场治理能力的赛道上,跑出了标杆成绩。
这次获评,主要基于赛力斯在治理机制、董事会运作和创新实践方面的综合表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作为证监会主管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其评选具备高度专业性和公信力。能从众多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说明赛力斯在决策透明度、权责结构、战略执行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一套高效且可持续的体系。尤其是在当前监管持续强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这样的认可更具现实意义。
作为一家聚焦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赛力斯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清晰且稳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05.34亿元,归母净利润达53.12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销量方面,今年前10个月累计交付新能源汽车356,085辆,市场表现持续走强。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企业内部治理效能的支撑。一个运转良好的董事会,往往能在战略方向、风险控制和资源调配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赛力斯显然正在将治理优势转化为经营成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11月5日,赛力斯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首家“A+H”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这一动作不仅是资本层面的突破,更为其全球化布局打开了新的通道。两地上市意味着更高的信息披露标准、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以及更强的品牌背书,反过来也会倒逼公司治理持续优化。可以说,此次获评最佳实践案例,既是过往努力的总结,也是未来更高标准运作的新起点。
在我看来,赛力斯这次获奖,并不只是拿了个“奖状”那么简单。它释放出一个信号: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拼技术、拼产品的同时,拼治理的时代也来了。很多车企还在为交付量焦虑时,赛力斯已经在公司治理体系上构建起了护城河。这或许正是其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长期关注的原因之一。
尽管今天股价微跌1.10%,最新报129.93元,成交额仍高达21.77亿元,说明市场交易热度不减。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从中长期来看,一家治理结构清晰、战略落地有力的企业,更容易穿越周期。我始终认为,投资本质上是投人、投机制。当一家公司能把董事会运作做到行业标杆级别,那它的成长潜力,就值得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