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港股市场,真有点东西。年初到现在,87家公司敲钟,募资超2400亿港元,直接坐上全球IPO募资头把交椅。最抢眼的,就是A股那些龙头开始成群结队往香港跑,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赛力斯这些名字一出来,就知道不是小打小闹。
光是A股去港股二次上市的,今年就有16家成功落地,合计募了1300多亿港元。赛力斯这次港股发了1.086亿股,净筹140.16亿港元,创下内地车企在港IPO的新高。更夸张的是递表队伍——全年才到11月中旬,已经有302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了材料,创了历史新高。其中95家是A股公司,比过去十年加起来都多。
为什么突然这么热?几个因素叠加在一块儿。一是A股再融资收紧,企业得找新出口;二是港交所自己也在改规则,比如公众持股要求从“市值和比例双达标”变成“二选一”,门槛松了;三是估值倒挂开始出现。像宁德时代、恒瑞医药,H股价格反超A股,溢价率都是负的,国际资本明显更买账。企业一看,那还等啥,赶紧去估值高的地方融钱。
行业分布也挺清晰,科技和消费是主力。信息技术一家就占了121家递表企业,医疗保健55家。赛力斯这类新能源车企,搭上华为智能化的快车,产品力和品牌力双双起飞,M9连续19个月拿下50万以上车型销冠,资本市场自然愿意给高看一眼。
不过也得看到,虽然上市热闹,但二级市场反应不一。赛力斯港股挂牌首日平收,之后几日震荡走弱,上市一周跌了13.31%。A股这边最近也在回调,11月11日跌了3.47%。资金面上有流出迹象,主力净流出一度排进两市前列。这说明情绪短期可能过热,市场还在消化。
但长远看,这批龙头企业登陆港股,带来的不只是钱。它们带着全球研发、智能制造、出海布局的野心来,等于把整个市场的“含科量”和资产质量往上提了一截。中金、中信这些机构都说了,优质企业进来,能带动资金沉淀,形成正循环。德勤预测全年募资能冲到2800亿港元,照这势头,真不是吹的。
现在窗口期摆在那儿,能不能抓住,就看各家本事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