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距离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新能源车企仅一步之遥。10月1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后,公司在次日就火速召开董事会批准H股全球发售议案,由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国际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根据招股书,此次港股IPO募资净额的70%将用于研发,这被视为在关键技术环节强化自主能力的重要信号。
目前赛力斯在A股市值超过2600亿元,此次赴港上市要支撑并突破现有估值,关键在于向资本市场讲好新故事。这一叙事主要围绕两大核心展开:一是立足当下基本盘,依托问界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持续扩张;二是锚定未来估值,借助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新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
问界品牌已成为赛力斯绝对的业绩引擎。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问界年销量从7.8万辆一路攀升至38.9万辆,今年上半年销量达15.2万辆。营收结构转向单一依赖,2024年问界收入突破131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90%;2025年上半年问界收入为563亿元,占比仍维持在九成以上。这意味着赛力斯的命运已经与问界深度绑定。
为托起问界,赛力斯进行了果断的战略收缩。蓝电品牌的经销商门店从2022年的1882家被大幅削减至2025年上半年四百余家,资源倾斜不言而喻。渠道资源也全面向问界倾斜,截至2024年底,问界已在中国超过210个城市布局了约310家AITO用户中心和约670家体验中心。
赛力斯的价值重塑离不开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招股书显示,赛力斯向最大供应商支付的采购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及420亿元,分别占公司总采购额的14.5%、17.4%及30.2%。今年上半年,赛力斯需要向其支付约200.4亿元的采购额,占比总采购额的三成以上。对比财报数据,赛力斯今年上半年营收624.02亿元,这意味着三成营收需要支付给华为。
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朋友圈的扩大,鸿蒙智行已经从四界扩展到五界,华为技术赋能的优势正在被逐渐拉平。中汽数研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鸿蒙智行交付量达到34.4万辆,其中问界品牌销量为26.4万辆,占比达76.7%。尽管问界目前仍是鸿蒙智行中最畅销的品牌,但竞争加剧已不可逆转。
面对不断扩大的鸿蒙智行生态,问界正通过两条路径加速绑定华为。2025年9月29日,赛力斯全资子公司完成收购华为所持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交易作价高达115亿元。引望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业务,被视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核心。此外,赛力斯还于2024年7月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全球所有类别问界及相关商标权及申请权、相关外观设计专利。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叙事。10月9日,赛力斯旗下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面向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项目协同攻关。在赴港上市的关键节点强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的科技标签,有助于赛力斯区别于传统车企,赢得更高估值。
西南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给出了其2025年31倍PE的估值,显著高于传统汽车零部件15倍PE的市盈率。不过,赛力斯的资源和声誉目前仍高度依赖于问界系列汽车的持续成功。如果汽车销量出现波动,将直接影响其对机器人等新业务的投入能力。如何在稳定基本盘的同时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将是赛力斯估值切换的关键。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