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地矿业刚刚干了一件对中小股东来说挺重要的事——和交易对方葱岭实业签了减值补偿协议。这事听起来专业,但其实核心就一点:万一收购的资产以后“不值钱了”,有人得兜底赔钱。
这次宝地矿业计划发行股份加现金的方式,买下新疆葱岭能源82%的股权,其中主要标的,是阿克陶县孜洛依北铁矿的采矿权。根据评估报告,这块采矿权估值约4.69亿元。交易从今年8月就开始接受上交所问询,公司也在10月完成了回复。而到了11月24日,双方正式签署《减值补偿协议》,算是给这笔并购再加一道保险。
按照协议,未来三年(即交易完成当年及后两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会专门对这个采矿权做一次减值测试。测试方法很明确:对比期初评估值和期末评估值,再叠加期间标的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如果算下来采矿权“贬值”了,那葱岭实业就得补偿,优先用他们在本次交易中获得的20%股份来抵,不够的部分再掏现金补上。而且这些股份在锁定期结束后还要额外锁定两年,不能随便卖、不能乱质押,确保能真正用于履约。
更关键的是,协议还设置了违约约束机制——要是对方不配合股份过户,每天要按补偿金额的万分之五付违约金。整个设计明显是为了防止“高估值、低兑现”的并购老毛病,把风险尽可能锁住。
看到这里,我其实还挺认可这个安排的。作为一家国企背景的矿企,宝地矿业这几年营收在涨,2025年前三季度做到11.45亿,但净利润却下滑了32%,说明成本压力不小。这时候搞并购扩张,市场最怕的就是“买贵了”“并坏了”。现在加上减值补偿,等于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尤其葱岭实业不仅让渡部分收益权,还拿真金白银和股份绑定业绩,诚意算是摆在台面上了。
当然,协议再完善也只是纸面保障,最终还得看执行。比如未来聘请的评估机构是否公允?采矿权价值受铁矿石价格波动影响极大,若三年后行情走弱导致减值,是否合理归责?这些细节仍需持续关注。但从目前动作来看,宝地矿业至少在程序合规和股东权益保护上做到了该有的严谨。
这笔交易目前还在等上交所审核通过和证监会注册,还没落地。不过单看这次主动追加补偿条款的操作,我认为管理层的态度是端正的。对于持股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这波操作值得点个赞,至少说明公司没想“一买了之”,而是真打算把并购做成可持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