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回调态势,尤其是以创业板和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股调整幅度较大。但与此同时,红利风格再度回归,截至10月20日收盘,上证红利指数月内涨幅达5.6%,创年内最佳月度表现。
上证红利指数大涨背后,煤炭股功不可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收盘,申万煤炭指数月内涨超12%,位列全部31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首位,且涨幅领先第二位的银行指数达7个百分点,月内表现可谓“一骑绝尘”。
成分股方面,大有能源以近79%的月涨幅在板块内居首,宝泰隆、安泰集团、郑州煤电等月内涨幅均超过30%。行业龙头中国神华、陕西煤业月内分别上涨9.69%和14.5%,在上证50成分股中表现仅次于农业银行,涨幅分列第三和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板块在10月的爆发颇为突然,申万煤炭指数在过去12个月内(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累计下跌超15%,在31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表现垫底,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
最强冷空气上线助推市场情绪拉尼娜现象强化冷冬预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萎靡许久的煤炭板块在10月突然发力?答案可能是冷冬。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已上线,大部地区将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最低气温。据悉,10月19日至21日,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4-8℃,局地降温达10℃以上。北方多地气温创今年下半年新低。20日早晨,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降至-0.5℃。沈阳、银川等城市气温立秋后首次跌破冰点,上海、杭州、南昌等地气温则立秋后首次跌破20℃。
中信期货研报指出,今年北方入冬偏早,我国冷冬预期加强,冬储备货情绪偏强。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预测显示拉尼娜现象存在,并有望持续到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我国冷冬预期加强。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2021-2023 年的“三重”拉尼娜期间,华北在2021年冬季有60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内蒙古多地更是遭遇了有历史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全国有超过11.8亿人口和90%的地区(包括海南)都受到了影响。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拉尼娜”和“冷冬”不能划等号。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除拉尼娜外,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
供需格局收紧推动煤价持续上行但需注意短期回落风险
10月份是迎峰度冬用煤关键季的集中备库时段。行业人士认为,受降雨、查超产等影响,国内原煤在旺季产量同比降低;但同时,我国今年冷冬概率增加,10月中上旬受迎峰度冬备库需求释放、叠加贸易商投机需求释放,需求端对市场支撑较强。
卓创资讯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动力煤主要市场价格在今年5月份触底后一路回升,其中榆林Q6000出矿价和大同Q5500出矿价近期均已上破600元/吨大关。
卓创资讯分析认为,供需格局收紧推动煤价持续上行。产地方面,产地安全检查及反超产力度仍较严格,主流煤矿产量平稳释放,局部地区部分民营煤矿则有产量偏低或暂停产销现象;降雨天气对运输周转效率影响淡化后,下游终端部分节后适量补库及冬储需求释放,同时大型煤企产地外购及港口市场均有明显上涨也对产地市场情绪形成提振,贸易商及站台用户等拉运采买积极性多有提升。周初煤炭坑口价格略有松动调整后快速反弹,且后半段涨幅有所扩大。
但卓创资讯也预计本周国内动力煤市场或由强转弱。供应方面,本周产地安全检查力度或有升级,供应放量受限,存缩量可能。进口方面来看,进口煤高性价比优势有望持续,进口煤数量或有支撑,继续维持高位。需求方面,需求端对市场支撑或转弱。煤价运行至高位后,下游及贸易商对高价抵触情绪升温,市场交易活跃度或将降低,同时为规避高价回调风险,贸易商或有降库锁定利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