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投资界盛会~2025年伯克希尔60周年股东大会即将召开。除了大家关心的股神是否谢幕演讲和接班人首次担纲外,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巴菲特对市场未来的看法。作为成名60年的股神,让伯克希尔跑出了55000倍的回报率,这也意味着,即使当年你只买了1000元,现在也将是5500万的身家,妥妥的财务自由。当然,这是以现在的上帝视角回头看,实际过程中,极少有人能坚持下来,这么多年中,股神也被质疑过很多次,只是笑到最后的永远还是巴菲特。但A股很多股民是不服的,觉得他赶上了一个能持续上涨的美股市场,如果来A股,妥妥也会成为韭菜。但真会这样吗?
不可否认,巴菲特的投资成功确实和美国股市的大环境有关,他自己也这么说过。不过,要是只把成功归功于这个,那就有点太片面了。毕竟,在过去的60年里,美股也经历了不少大波动,期间涌现了很多投资高手,但大部分都是一时风光,后来就销声匿迹了。唯独巴菲特,他还是稳稳地坐在股神的位子上。这就说明,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才是他成功的关键。比如,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达到顶峰前的4年多时间,巴菲特就因为他的投资策略而被嘲笑,认为它的投资理念过时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市场变化,股民都跑出来指导他该怎么炒股。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股泡沫最终破裂,许多曾经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股价暴跌,这时大家才又开始重新认识到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价值。那些曾经嘲笑巴菲特的人开始反思,他们意识到,尽管科技股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长期来看,投资于那些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管理的公司才是更为稳健和可持续的策略。巴菲特在科技股泡沫前几年的经历,也再次成为了投资界的一个经典案例。
回到开头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要不是是在美国,而是到了A股,会让巴菲特同样傻眼,主要依据就是A股十几年都没涨,其实这都是只盯着上证指数的偏见。以A股市场的红利低波指数来看,在过去10年已经涨了近2.4倍,年化回报率接近13%;而红利低波指数基本拥抱的就是估值最便宜的股票,价值投资中的低估值组合长期跑赢市场的逻辑,在国内也是能实现的,而且收益也并不比美国差。巴菲特的投资本质是“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而大部分人则是“买在人声鼎沸时”。比如,2022年之后,特斯拉和英伟达都跌了70%多,那时候有几个想过去买美股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涨起来瞎起哄而已,他们并不是对美股有信心,而只是对上涨感兴趣。反过来对A股却是没信心,主要是因为人性的损失厌恶。越跌就会越没信心。
具体到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其实有很多书介绍过,比如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滚雪球、巴菲特给股东的信,简单归结就是在低估值时出手,长期持有能持续产生现金流(分红)的企业,而对于短期的价格波动,他并不关心。他的秘诀并不在持仓股上,因为长期就那么几只股票,重点就在于其投资模式上,他是通过一种资产配置加持续现金流的方式实现复利的增长,这是很多人没有看懂的。就靠着这个模式,虽然错过了微软、苹果、亚马逊这些大牛股,但并不妨碍他成为股神,逐渐将自己的雪球越滚越大。这个方式在A股上,也是适用的。
老孟看来:股神巴菲特既赶上了美股的时代趋势,又有着实现长期复利的正确投资方法,才成就了他60年的投资传奇。而A股市场成立的时间不久,早期的10-20年并不成熟,造成了非理性的高点,让很多人觉得A股没有增长,实际只是当时疯狂情绪造成的离谱高点而已,这与美股早年的状况其实差不多。现在对比之前,其实已经稳定很多,长期看也是在倾斜上涨,只是之前被房地产的光环给压制;未来10年,A股大概率也将迎来自己的股权时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也会继续在A股发挥作用。只是很多人在过程中难以克服人性的贪婪,要么觉得收益低、见效慢,要么觉得承受不住短期的回撤,中途绝大部分人坚持不下来罢了。
#全程直击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