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已过半,券商密集召开年终策略会,探讨下一年度的市场趋势。11月11日,中信建投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峰会在北京召开。同日,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国盛证券也召开秋季/年度策略会。截至当前,还有包括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东吴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已举办2026年度策略会/投资峰会。整体来看,多数观点认为2026年A股仍是牛市,或仍以慢牛格局呈现。而在细分赛道上,各家机构观点则有所分化,有观点认为科技板块仍有优势,也有分析人士更看好能源、消费、地产等顺周期板块。
牛市概念长期逻辑未变
11月11日,中信建投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峰会在北京召开。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进行主旨演讲并提到,“新四牛”概念不仅适合短期,从长期来看,逻辑也未有变化。
首先是“资金流入牛”。宏观背景方面,具备资金回流到A股和港股的条件。从市场运行逻辑来看,中国证监会也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当前,以社保和保险公司的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逐渐提高入市比例。从居民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居民正在从实物资产配置逐渐向金融资产配置转变。上述三点印证中国资金流入是长期的逻辑,且刚刚开始,因此“资金流入牛”注定会促进A股和港股明年仍是慢牛。
其次是“科技创新牛”。近几年可以看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进步,产业升级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只“牛”也是一个长期的逻辑。
三是“制度改革牛”。在新“国九条”的指引之下,以中国证监会为代表的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基本及时有效且正面回应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关心。例如,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里上市公司的分红、回购加上增持的数量已超过IPO的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真正体现了人民性,从过去所谓的“融资市”变成了“投资市”,赚钱效应也已凸显,因此这也是个长期的逻辑。
四是“消费升级牛”。伴随着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消费规模会上升,中国消费的质量也会上升,服务性消费空间巨大。因此,资金流入、科技创新、制度改革和消费升级是长期的逻辑,尽管四季度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股票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有上述“新四牛”的力量推动,中国股市在2026年仍是慢牛,长期来看,仍然是牛市。
黄文涛总结称,由于“新四牛”力量的推动,股市会沿着这个上升“走廊”逐渐向上运行,中国股市的中枢也会逐渐上行,预计2026年仍然是个慢牛趋势。总体来看,推荐三条主线:科技自立自强的主线;产业升级的主线;战略资源的主线。
A股或延续慢牛格局
近两周来看,已有多家券商召开2026年度策略会/投资峰会。其中,多家机构的会议主题都包含“新”这一关键词。例如,国泰海通2026年度策略会的主题为“启航新征程”,华泰证券2026年度投资峰会以“策马启新章”为主题,东吴证券2026年度策略峰会主题则为“冬藏春华盛世新章”。
观点内容上,多家机构认为2026年A股或延续牛市格局。例如,中信证券观点指出,“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展望2026年,从大势研判来看,A股全球营收敞口企业已不局限于少数公司,而是足以推动整个A股的行情,未来A股的基本面要放在全球市场需求去看,而不是单看本土需求。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则提到,2025年中国股市迎来大发展的周期,资本市场改革与经济结构转型交相辉映,这是“转型牛”的典型特征。2026年中国“转型牛”的升势远未结束,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放大牛市思维,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共识,挑战十年前高。
关于2026年股债表现的趋势判断,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指出,短期股市或偏向休整,债市胜率略高但赔率一般;而到2026年一季度,股强于债的概率仍较高。债市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基本面预期改善、机构行为调整和股债性价比。不过,鉴于货币政策仍持支持性立场、融资需求仍待恢复,利率上行空间有限,整体可能呈现震荡略偏弱的格局。
在看好的细分行业上,业内观点则有所分化。方奕认为,中国市场重估是广泛的,科技与非科技都有机会,从杠铃策略转向质量策略。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消费看转型,继续看好金融股。
展望2026年,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则表示,可能会逐步关注与经济基本面改善更加密切的能源、消费、地产等顺周期板块,尤其是这些“老经济”板块中的优质龙头企业。
行业配置上,中信证券则认为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