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轮的贝塔系数一直在0.4左右,本身就是一支适合阿尔法策略的票,现在是一个进入的时间窗口。节后恐怕就没机会了。
已收盘,再来追加分析一下:
首先,从情绪层面来看,这一轮关税政策落地,虽有超预期,但是前期已有足够时间预警和降预期(基本没怎么涨),今天主要还是受整体大情绪的拖累。
其次,从业务层面来看,且不说墨西哥的布局,其实赛轮在美国早已收购销售公司。该销售公司在美国的销售网络已趋成熟。在关税上调的预期下,一季度出货量可以预期大增。考虑到关税政策其实是预留了谈判的窗口的,所以可以预想,美国销售公司甚至可能已储备了足够在谈判期消化的库存。而受关税影响,由于竞品进不去,美国销售公司的该批库存可能在美国市场涨价热销。
再次,从产业链来看,上游橡胶期货今天大跌3个点,主要是供过于求,所以接下来轮胎的成本是有下降空间的。叠加关税带来的涨价预期,毛利率的空间有望增大(即使销量会有下降)。
最后,再来看看川普这一轮关税的最终走势。本质上,川普还是将关税作为了一个谈判、交易的筹码。既然可谈,那就不是终局。美国要想制造业真正意义上回流,其实是违法工业社会产业分工的基本逻辑的,除非美国人自己愿意过苦日子。所以最后可能的一个发展方向,还是各国再度寻求一个新的平衡点。
从这几天中美关税政策走势来看,中美直接脱钩是必然趋势,间接脱钩则是必然不可能。直接脱钩,本质上是中美国际政治的博弈,是旧势力为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挣扎,是以为“必然”。间接脱钩,则由于中美经济结构、产业分工的关系,双方都不可能承受,至少当前均不具备条件,是以为"必然不可能"。
如此来看,国内先进制造出海,也是必然之中的先手。
美国的高负债和中国的高产能,需要一个第三方来链接、互洽。
回到赛轮,当前还是受情绪影响。之前的关税政策,惊魂还未完全定;此后的政策走向,尚未完全明朗。但如果理解了整体的逻辑,也就能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了。
——只是,这个“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对大多数人而言。
反思:中国强势反击,导致贸易战给美国自身带来衰退预期,进而传导到市场需求可能萎缩的风险。这是此前没有充分预估足的。
展望:从赛轮一系列经营动态来看,一方面是拓展非美海外市场;二是利用品牌优势卷国内市场。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赛轮的前景依然是可期的。非美海外市场,赛轮算是国产轮胎品牌里做得最好的了。国内市场,历史业绩来看,收入和利润贡献占比不高,此块发力对整体业绩提升会比较明显。
风险:国内低价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压低利润率。所以赛轮在国内市场,不能和国产品牌去拼价格;而是要做品牌,去挤占外资品牌的市场。
总结:在汽车市场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轮胎的机会依然在。国产品牌的头部效应有待赛轮去挖掘。总体而言,机会远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