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5 10:04:0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隆基绿能逆天突破!29.8%效率柔性光伏电池改写行业规则

  光伏行业的“黑科技”突破

  当光伏行业还在为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焦头烂额时,隆基绿能的一项技术突破或许为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风。隆基近期研发的商业尺寸硅片级柔性叠层电池效率达29.8%,并获得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的认证。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技术突破的关键

  传统观念认为,单晶硅是一种刚性脆性材料,难以应用于柔性场景。但隆基的研究团队通过将硅片厚度降至60微米,使其具备了柔韧性,甚至能弯曲到半径低于2厘米而不破裂。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创新性地构建了“疏松加致密”的双层缓冲层结构,解决了钙钛矿功能层在弯曲时易分层失效的难题。这一设计像弹簧床垫一样吸收机械应力,同时确保高效的电荷传输。

  这种超薄全硅片柔性叠层器件不仅实现了近30%的转换效率,重量还不到4.4克,单位重量功率高达1.77瓦/克。实验室小面积器件的效率甚至达到了33.4%,展示了其在轻质高功率场景中的巨大潜力。

  商业化的想象空间

  隆基绿能首席科学家徐希翔表示,这项技术为柔性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在空间光伏、车载光伏等场景的商业开发奠定了基础。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车顶或卫星表面可能覆盖这种高效、轻薄的太阳能电池,为设备提供持续电力。这种技术突破不仅可能改变光伏应用的方式,还可能开辟全新的市场。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光伏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剧烈的技术迭代和价格战。主流技术路线从PERC转向TOPCon,而HJT和BC技术也在逐步渗透。隆基此次的柔性叠层电池技术,或许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差异化的竞争路径。值得注意的是,隆基并非孤军奋战,其他企业如协鑫集成、拓日新能等也在各自领域寻求突破,有的聚焦全产业链布局,有的专攻分布式光伏。

  风险与不确定性

  尽管技术前景广阔,但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柔性叠层电池的稳定性、量产成本以及市场接受度尚待验证。此外,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可能继续压制企业盈利。投资者需关注技术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效率,以及隆基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未来的可能性

  隆基的这次突破,与其说是终点,不如说是起点。技术迭代的脚步从未停歇,而市场终将奖励那些能够将创新转化为实际价值的企业。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需要更关注企业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力,而非短期价格波动。毕竟,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真正的好故事才刚刚开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