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完成增持计划,这一消息在今日资本市场悄然落地——根据公司公告,钟宝申已通过上交所系统累计增持613.19万股,耗资约1.007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08%。这并非一次象征性的小幅买入,而是真金白银的实质性支持。在当前光伏行业整体承压、股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笔增持显得尤为关键。
事实上,隆基绿能正处在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转型节点。过去几年,这家曾稳坐全球光伏龙头宝座的企业,因技术路线选择上的连续失误陷入困境:坚持182mm硅片尺寸错失大尺寸红利,过早放弃TOPCon转向BC技术却未能及时量产,导致市场份额被通威、晶科等对手快速蚕食。叠加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毛利率长期承压。
更值得反思的是其战略节奏的偏差。当电化学储能市场爆发时,隆基却将资源倾斜至尚处早期阶段的氢能项目;在海外扩张上,北美市场受制于本地化不足与贸易壁垒,进展缓慢。这些因素共同将公司推向了所谓的“至暗时刻”。
但我也看到,隆基正在试图用系统性改革来扭转局面。最明显的信号是创始人李振国退居二线转任CTO,专注技术研发,释放出回归技术本源的强烈意图。与此同时,BC技术已进入量产爬坡阶段,HPBC二代效率持续提升,若能在成本控制上实现突破,有望凭借高转换效率重新建立差异化优势。西咸、泰州基地投产,马来西亚、越南及美国俄亥俄州5GW合资工厂落地,也标志着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推进。
此外,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民企科创绿色公司债,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尽管当前股价报收18.84元,跌幅达6.27%,成交额高达55亿,反映出市场情绪仍偏谨慎,但机构普遍维持“买入”或“增持”评级,背后是对行业触底回升的预期。
在我看来,钟宝申此次增持不只是个人信心的表达,更像是一个信号弹——它提醒市场:即便短期业绩承压,隆基的基本面重构已在路上。真正的产业领导者,往往不是在顺境中跑得最快的人,而是在逆风中能坚持调结构、改战术、守初心的企业。隆基能否真正走出泥潭?答案不在口号里,而在接下来BC技术的降本速度、储能短板的补足进度,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之中。
这场翻身仗,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