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花旗那边就扔出个消息,把隆基绿能的评级从“卖出”直接调到了“买入”,目标价更是从14元一口气提到26元,翻了快一倍。这操作说实话有点意思,毕竟几个月前还是一片看空声,现在突然转身,背后肯定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我看了下他们报告里的说法,核心逻辑就一句:“最困难的时期已过。”这话听着简单,但分量不轻。
过去这一年多,光伏行业啥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产能过剩、价格战打到肉里,组件卖得比成本还低,谁日子都不好过。隆基作为龙头,也扛着巨大压力,亏损扩大,市场信心一度跌到谷底。可恰恰是这种时候,真正的底子才能看出来。花旗提到一个关键点:组件销售占比提升,利润率有望改善。这说明什么?说明隆基的业务结构在优化,不再是单纯拼规模,而是靠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全球渠道能力重新夺回定价权。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最近的动作频频。就在上周,它正式敲定要拿下精控能源近62%的表决权,相当于把储能这一块给实打实并进来了。光伏+储能,现在已经是行业标配打法,但隆基之前一直没动,外界还有点质疑它“反应慢”。可你看它这步棋走得多稳——不急于烧钱抢份额,而是等市场洗得差不多了,再通过并购快速切入,既规避了早期风险,又能借势整合。这种节奏感,没点老江湖的定力还真拿捏不了。
另外别忘了它的基本盘。单晶硅片出身,技术底子厚,RCZ拉晶、金刚线切割这些行业标准都是它带起来的。现在嘉兴基地成了全球光伏唯一的“灯塔工厂”,全流程AI质检,数字化制造水平摆在那儿。全球化布局也早就不止于卖货,美国有合资产能,东南亚有基地,品牌影响力实实在在。这种企业,哪怕周期下行,抗压能力也远超中小玩家。
现在股价在21块多晃悠,距离花旗给的26元目标不算太远,但市盈率还是负的,说明盈利还没转正。不过从融资数据看,杠杆资金最近其实在持续进场,11月以来净买入超10亿,显然有人已经在押注拐点。行业层面也在变化,政策开始推动供给侧改革,无序扩张慢慢被遏制。说白了,最混乱的阶段可能真过去了。
我不敢断言接下来就是一帆风顺,但像隆基这种手握技术、产能、品牌和现金的公司,在行业出清后期反而最容易脱颖而出。周期总会回来,关键是你还站不站得稳。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