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为何突然对隆基绿能"翻多"?
当花旗分析师Pierre Lau团队将隆基绿能评级从"卖出"直接跳升到"买入",并给出86%的目标价涨幅时,市场仿佛听到了一声发令枪。这份报告用"最困难的时期已过"的定性判断,取代了枯燥的财务预测数字,就像给长期低迷的光伏板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BC技术成为突围关键
细看花旗的乐观预期,核心逻辑在于隆基的组件销售结构优化。这让人联想到补充材料中提到的细节:该公司BC组件前三季度销量已达14.48GW,其中HPBC2.0产品正在快速放量。就像赛车手在弯道找到了最佳过弯路线,隆基似乎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在光伏行业的价格战红海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值得注意的是,补充材料披露的欧洲市场溢价优势与海上光伏项目中标情况,恰好印证了花旗关于"利润率改善"的判断。当同行还在泥沼中挣扎时,隆基的BC组件已经像奢侈品般获得了品牌溢价。
机构观点的"变脸艺术"
有趣的是,机构对隆基的态度就像六月的天气。摩根士丹利去年11月才将评级从"低配"上调至"超配",而9月份它还建议投资者减持。这种反复无常,与补充材料中高瓴资本"底部割肉"的操作形成了微妙呼应——专业玩家也会错过转折点。
华安证券等机构近期报告提到的"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减亏",或许正是花旗突然转向的重要依据。就像观察潮汐的渔民,机构们正在从亏损收窄的浪花中,嗅到行业周期反转的气息。
风险仍在转角处
不过,光伏行业的复苏之路可能布满荆棘。补充材料中提到的"反内卷"政策效果尚待观察,而多晶硅价格持稳背后是"高库存压力持续存在"的现状。就像马拉松选手刚过半程,隆基要实现2026年盈利的预期,还需要穿越产能过剩的"撞墙期"。
投资者或许需要记住补充材料中那个尖锐的质疑:"隆基的出货目标始终甚至从无实现过"。当所有分析师都开始唱多时,也许正是该系紧安全带的时候。毕竟在光伏这个充满变数的赛道,今天的明星可能明天就会遭遇技术路线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