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终于出手了!11月13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隆基拟通过股权收购、增资等方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正式进军储能赛道。这是隆基在“光储融合”大趋势下的关键落子,也是其打破当前业绩困局、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突围。
为何此时入局?破局周期压力的必然选择
我们观察到,隆基此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被行业周期与竞争格局倒逼的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隆基营收同比下降13.10%,归母净亏损达34.03亿元,虽同比减亏,但连续八个季度的亏损已让市场对其增长路径产生疑虑。与此同时,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头部同行早已布局储能,并凭借该业务实现盈利对冲光伏下行压力——例如阿特斯储能毛利率高达30.84%。此前,在全球组件出货前四企业中,隆基是唯一未涉足储能的“孤例”。如今通过并购方式切入,既能规避从零起步的技术与渠道壁垒,又能快速补上战略拼图,属于典型的“后发追赶”式产业整合。
标的成色如何?技术全栈自研的全球化玩家
隆基选择的精控能源并非普通标的。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连续多年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储能一级厂商榜单,具备31GWh全球自有产能和超10GWh累计并网量。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核心技术全栈自研”,覆盖iCCS、BMS、PCS、EMS、TMS五大系统,自主研发了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AI驱动的电力交易辅助平台PotisTrader等高价值产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精控已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落地多个标杆项目,全球化布局清晰。这些能力恰好弥补了隆基在系统集成、软件算法和海外储能渠道方面的短板。
挑战与前景:入场虽晚,但胜负未定
当然,挑战不容忽视。当前国内储能市场已进入深度内卷阶段,部分项目中标价跌破0.4元/Wh,行业普遍认为2025-2026年或将迎来“至暗时刻”。隆基作为后来者,面临品牌认知重建、客户信任建立以及与头部储能企业竞合关系的难题。但从另一角度看,隆基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熟的海外销售渠道和持续领先的光伏技术创新能力(如HIBC组件效率突破27.81%)。若能将光伏与储能系统深度融合,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而非简单捆绑销售,则有望跳出价格战泥潭,走出差异化路线。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消息公布后股价一度跳涨近8%,说明市场对其转型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