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终于出手了!这家全球光伏龙头正式官宣进军储能赛道,拟通过股权收购、增资及表决权委托等方式,拿下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实现对其单独控制。此举不仅填补了其在“光储一体化”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空白,更在市场低迷之际释放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强烈信号。
为何此时切入储能?
从行业背景看,隆基的这一步棋既是战略前瞻,也是现实倒逼。当前光伏行业仍处周期低谷,尽管三季度亏损有所收窄,但2025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归母净利仍为-34.03亿元。与此同时,“光伏+储能”已成为头部企业的标配,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均已将储能营收目标锚定千亿级。在此背景下,作为前四大组件商中唯一未布局储能的企业,隆基的压力不言而喻。
我们观察到,隆基对储能的布局早有端倪。今年10月成立绿储新能源公司,三季报中多次提及“积极评估光伏与储能结合”,CTO李振国更是直言“光伏+储能是未来十年最经济的电力解决方案”。此次收购精控能源,正是这一战略意图的落地之举。
选择精控能源背后的考量
精控能源并非普通标的。这家公司连续多年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Tier 1一级储能厂商,拥有全球首创的IPCP电源管理系统、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等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超350项,全球并网量突破10GWh,并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快速扩张。更重要的是,其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与隆基一贯强调的技术驱动高度契合。
通过收购而非自建,隆基得以绕开漫长的产能爬坡和技术积累过程,快速获得成熟的储能系统集成能力与海外市场渠道。正如业内分析所言,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链延伸方式。尤其在储能价格战加剧、行业面临深度洗牌的当下,强强联合或许是穿越周期的最佳路径。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可期,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储能市场已进入“交易型时代”,对智能化运营、安全管控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隆基入局相对滞后,需面对已有先发优势企业的竞争压力。此外,并购后的整合效果、文化融合以及协同价值能否兑现,仍是未知数。
不过,隆基的品牌影响力、全球化渠道网络以及强大的现金流运作能力,为其在储能领域后发制人提供了可能。随着BC组件出货放量、硅片盈利修复,公司基本面正在逐步企稳,也为新业务拓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