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出手了!这家全球光伏龙头终于正式进军储能赛道,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及表决权委托方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实现对其单独控制。此举不仅补齐了其在“光储一体化”布局中的关键拼图,更在市场低迷之际释放出明确的战略转型信号。
战略布局:从“唯一未布局”到“快速切入”
在当前全球前四大光伏组件厂商中,隆基绿能是唯一此前尚未涉足储能业务的企业。随着此次对精控能源的控股,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我们观察到,隆基的动作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铺垫——今年10月成立绿储新能源公司、管理层多次公开强调“光伏+储能是未来能源终极方案”,再到近期连续在《Nature》发表高效电池技术突破,无不显示其正系统性地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商转型。
选择精控能源作为标的也颇具深意。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连续六年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Tier1一级储能厂商,拥有31GWh全球自有产能和超10GWh并网量,且在液冷储能、IPCP电源管理等核心技术上具备全栈自研能力。这意味着隆基无需从零起步,便可快速获得技术积累与海外市场渠道。
行业逻辑:光储融合已成必然,战略重心悄然转移
当前光伏行业仍处周期低谷,隆基绿能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3.1%,归母净亏损达34亿元。尽管硅片盈利修复和BC组件放量带来减亏趋势,但单一依赖光伏制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如欧美多地已出现“负电价”现象,客户不再只买光伏,而是要求“光伏+储能”的整体解决方案。
事实上,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均已将储能列为“第二增长曲线”。隆基原计划以氢能为突破口,但受限于商业化进程缓慢,已逐步将其调整为“第三曲线”。如今转向更具确定性的储能赛道,既是顺应行业大势,也是破解自身盈利困局的关键一步。
挑战与前景:入局虽晚,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虽然隆基此次动作引发股价单日跳涨近8%,但我们也要看到,储能赛道已进入高度内卷阶段,价格战频发,新进入者面临巨大整合压力。如何将精控能源的技术优势与隆基的品牌、渠道和全球化网络深度融合,将是成败关键。
不过,凭借隆基在光伏领域的绝对话语权和客户基础,叠加精控能源在储能系统集成上的创新能力,双方有望在工商业储能、海外户用及大型电站项目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场并购能否真正打开“光储协同”的新增长空间,还需持续观察后续整合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