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光伏龙头在今年初闹得轰轰烈烈的专利战,今日落下帷幕。
9月19日,隆基绿能(601012.SH)与晶科能源(688223.SH)共同发布关于达成专利诉讼和解的联合声明。
声明以中英双语呈现,称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联合宣布,就双方及双方关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相关专利主张和法律事项,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和解协议,双方同意结束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并就双方各自持有的部分核心专利的交叉授权许可达成相关商业安排。
声明表示,本次和解及专利授权,体现了双方尊重知识产权、寻求合作共赢的良好意愿,也为行业树立了长期可持续知识产权伙伴关系的典范,且“两家公司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商业化与应用创新,并在未来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
界面新闻就上述事宜分别联系了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双方均表示以联合声明的内容为准。
有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双方公司已经开始在各地相互撤诉。
虽然声明并未提及具体技术名称,但据此前双方起诉的专利内容和业内人士推断,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大概率就BC及TOPCon相关专利达成了和解,使得双方技术专利可以互相授权使用。
上述声明提及,当前光伏行业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以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达成和解,有利于两家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在内卷严重的当下破局。

图片来源:隆基绿能

图片来源:晶科能源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频繁的专利纠纷,主要始于去年下半年,并在今年初愈演愈烈。
1月3日,晶科能源表示已在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就TOPCon相关技术专利起诉前者。
1月21日,隆基绿能在美国反诉晶科侵犯TOPCon技术专利。仅三天后,晶科能源又在日本东京起诉隆基日本子公司专利侵权。2月4日,晶科能源再次出手,其澳大利亚子公司在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起诉隆基澳大利亚公司专利侵权。
更早前的去年12月初,晶科能源还曾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隆基绿能。
随后,隆基绿能反击,在山东济南市中院起诉晶科能源专利侵权。
截至发稿前,界面新闻在天眼查APP查阅了两家公司的开庭公告栏,相关案件仍在列。
其中,晶科能源的开庭公告中,其分别于今年3月、6月、7月作为被告,与隆基绿能相关公司就专利纠纷问题对簿公堂,审理法院涉及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隆基绿能的开庭公告中,则显示了上文提及的与晶科能源在南昌的专利纠纷。
近两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内对于知识产权重视度的提升,光伏行业专利纠纷明显增加,但最终多以和解告终。
据界面新闻了解,专利纠纷很多时候这并非一定寻求最终结果,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知识产权限制竞品企业的商业竞争力,尤其在国外市场,客户在选择合作方时会考虑其是否有诉讼风险。
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的专利博弈,很有可能最终是为了得到TOPCon和BC的专利互换。
TOPCon和BC同属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为近两年光伏企业重点发力的技术方向。
晶科能源为TOPCon龙头,其今年半年报显示,累计申请专利数超55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75%。同期,晶科能源专利费0.14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近50%。
2025年底前,晶科能源预计形成40-50 GW高功率TOPCon产能。
除TOPcon外,晶科能源也想发展BC技术。
自去年以来,市场频传晶科能源也将涉足BC产品生产,该公司曾表示将持续加大BC技术研发投入,并已搭建了BC研发生产线。半年报中,晶科能源透露,其新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7.2%。
隆基绿能更早押注BC技术发展,该公司已授权专利数量3500多项, 拥有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截至6月末,隆基绿能HPBC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 GW。同样,该公司也有一定的TOPCon产能。
当下,光伏行业内卷严重,市场竞争早已从单纯的产能规模比拼,转向以技术壁垒和产品价值为核心的深层博弈。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专利正是其中破局的关键点。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两家公司的董事长,近年来也频频出面呼吁行业重视自主创新能力。
从出货量角度看,当前晶科能源仍保持着王者地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实现光伏组件出货41.84 GW,超越隆基绿能的39.57GW。
但在盈利层面,晶科能源的表现更弱,其半年亏损29.09亿元,隆基绿能凭借BC产品相对更高的溢价,亏损25.69亿元,成为五家组件龙头企业中亏损最少的公司,较上年同期减亏26.61亿元。
截至9月19日收盘,隆基绿能上涨0.48%,收于16.9元/股,总市值约1281亿元;晶科能源股价与前一交易日相比持平,收于5.35元/股,总市值约5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