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晚间,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行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02.73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1.32%;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01.77亿元,同比增幅为9.05%。
长期以来,南京银行凭借快速的资产规模扩张和亮眼的业绩表现,在银行业内备受关注。其资产总额持续增长,营收与利润也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不过,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在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这家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城市商业银行,看似风光无限的经营成果下,实则暗藏隐忧。
个人业务亏损近12亿元
走入零售困局
从南京银行2024年财报的关键数据来看,其整体经营业绩展现出一派“向好”态势:资产规模达到25914.00亿元,较上一年年末增长13.25%;实现营业收入502.73亿元,同比增幅11.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

图片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但繁荣数据之下,该行个人银行业务的经营状况却形成强烈反差。2023年,个人业务还能创造28.48亿元的利润总额,可到了2024年,这一板块直接转为亏损,金额高达-11.99亿元。


图片来源:南京银行2023、2024年年度报告
个人贷款作为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板块,2024年末余额攀升至3201.94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消费贷业务展现出强劲的扩张态势,2024年余额达到2038亿元,较2020年实现翻倍,在个人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从不足50%跃升至63.66%。

图片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钱都亏到哪儿了?
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在全国城商行中率先启动上市辅导程序并于2007年在主板成功上市。
在战略布局上,南京银行制定三个五年规划(2014-2018、2019-2023、2024-2028),前两轮核心聚焦“大零售”与“交易银行”战略,深刻影响业务走向。
交易银行业务以公司银行业务为根基,延续城商行传统优势,凭借积累的客户资源与经验,构建全流程企业服务体系,获取低成本资金。而“大零售”战略布局,源于行业竞争驱动——招商银行“零售之王”的成功示范,加之零售市场规模扩张,南京银行期望借规模增长分散风险、拓宽盈利,优化业务结构。但这种依赖规模的扩张模式,在市场环境变化时,使得个人银行业务在2024年承压。
另外,其个人业务陷入亏损困局, 2024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飙升至105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0%,大量资金用于覆盖潜在风险。
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南京银行员工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员工总数已达18045人,据年报数据,可得该行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为56.1万元,人力成本进一步加剧了整体运营负担。


图片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除此之外,旗下消费金融机构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影响不容忽视。南银法巴消金于2015年5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2.15亿元,注册地位于江苏南京。其股东构成多元,南京银行作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4.16%,法国巴黎银行持股29.99%,国际金融公司(美国)持股4.12%,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持股1.73%。
根据南京银行2024年财报披露,截至2024年末,南银法巴消金总资产攀升至534.5亿元,与上一年末相比,增长幅度高达59.78%,扩张态势显著。该年度内,南银法巴消金实现营业收入45.95亿元,同比增长74.52%,净利润也达到了3.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2.97%。
截至2024年9月末,南银法巴消金表内贷款余额514.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66亿元,增幅63.32%。2024年上半年末,南银法巴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为6.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8%,较年初增长0.35个百分点。
另据南银法巴消金披露的《2024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信托受托机构月度报告第5期》显示,入池资产最高贷款利率19.80%,最低贷款利率7.20%,加权平均贷款利率12.68%。

图片来源:南银法巴消金《2024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信托受托机构月度报告第5期》
作为对比,南京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该行零售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58%。

从盈利与风险数据对比来看,南银法巴消金与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呈现显著差异。南银法巴消金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达12.68%,约为南京银行零售贷款平均利率的两倍,这种利率优势使其在资产规模仅为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六分之一的情况下,凭借高息差实现3.03亿元盈利;反观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尽管不良贷款率较南银法巴消金低0.29个百分点,但最终仍形成近12亿元的亏损。
债券投资的“双刃剑”
作为素有“债券之王”之称的南京银行,凭借在债券市场的深厚积淀与专业优势,于2024年牛市行情中实现业绩突破。财报显示,2024年该行非利息净收入达236.46亿元,同比增幅达19.98%,其中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近210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四成,凸显债券投资业务对业绩增长的强劲支撑。
尽管债券投资为南京银行带来显著收益,但高度依赖该业务的经营模式,使其业绩稳定性面临挑战。2024年,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总收益从2023年的17.18亿元激增至73.77亿元,增幅近330%,凸显其盈利对债券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在监管层面,债券投资业务的集中性进一步放大了合规压力。2024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针对债券交易行为开展专项自律调查,明确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交易行为不规范、利率风险管理薄弱等问题。作为深耕债券市场的“头部玩家”,南京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监管趋严带来的合规考验,需在业务拓展与风险管控间寻求平衡。
南京银行2024年年报展现出的“双面”业绩,折射出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扩张与业务转型中的共性挑战。尽管总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债券投资助力整体盈利,但个人业务的亏损与风险暴露,还是需要投资者关注的。未来,南京银行能否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其能否达成“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