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券商放大招,招商证券一口气将两融规模上限提升1000亿——从1500亿增至2500亿。这一动作发生在10月30日晚间,随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当前A股信用交易热度持续飙升的直接体现。
事实上,招商证券并非今年唯一“扩容”的券商。据公开信息梳理,2025年以来,至少已有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华林证券、浙商证券和招商证券五家券商陆续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其中,华林证券甚至在年内两次提额,足见市场需求之迫切。而就在招商证券宣布提额的前几天,A股两融余额刚刚历史性地突破2.5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自8月5日首次站上2万亿以来,这一数据已连续56个交易日稳居该水平之上,远超2015年的历史纪录。
更直观的数据是开户热情。9月份单月新增两融账户20.54万户,同比暴增288%,环比也显著上升。投资者不仅积极开户,咨询量也大幅攀升,如何融资、担保品划转、维持担保比例等成为营业部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券商如华林证券、国金证券已在需求过热背景下反向操作,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变相“限流”,这恰恰从另一面印证了当前市场的火热程度。
再看招商证券自身,其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融出资金已达1292.79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尽管大规模放款导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但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仍分别同比增长27.76%和24.0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增速高达53.45%,经纪与自营业务是主要驱动力。
说实话,看到这个调幅我也吃了一惊。一次性增加1000亿两融额度,在业内极为罕见。我认为,这不仅是应对短期需求的被动响应,更是头部券商主动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举措。中航证券曾指出,券商扩额背后有双重意图:一是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以提升服务体验,二是借势扩大市占率,最终实现利息收入最大化。
从招商基金近期密集调研东鹏控股、传音控股、兆易创新等11家公司来看,招商系整体对科技、制造、AI应用等高成长领域的布局也在加强。这种“自营+两融”双轮驱动的模式,正在让大型券商越来越深度参与市场趋势的塑造。
当然,热度背后也需冷静。当两融余额逼近2.6万亿,个别券商开始“限流”,说明风险管控已提上日程。我对这波行情的看法是:市场活跃度的确显著回升,但杠杆资金的快速扩张也需要警惕潜在波动。对于券商而言,扩额是机会,也是考验——能否在增长与风控之间找到平衡,才是长期胜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