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短暂调整后,日前,军工股再度反弹,其中,航空航天板块在5月22日表现活跃。
业内人士认为,航空航天在国防军工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加速演进,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商业航天、商用飞机和低空等领域将成为航空航天产业增长新引擎,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军工股再度反弹,航空航天表现活跃
5月22日上午,军工板块再度反弹,航空航天板块表现活跃。截至当日收盘,国证航天指数上涨0.15%,其中,四创电子、海特高新涨停,国睿科技、内蒙一机、威海广泰等涨幅较多。
ETF市场上,多只航空航天主题ETF涨幅较多。其中,华夏基金航空航天ETF涨幅超0.5%,万家基金航天航空ETF、永赢基金通用航空ETF等跟涨。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5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他已经为价值1750亿美元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选定了一个设计方案,并任命美太空军太空作战部副部长迈克尔·盖特莱恩负责监督这项计划。
特朗普还称,加拿大希望参与其中。“我们将与他们展开磋商”。但加拿大总理卡尼的办公室对此未予置评。
另据环球网报道,5月20日,第十七届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在马来西亚兰卡威马苏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中国唯一参展的军贸公司,中航技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POWER ON AIR”——“制胜空天”为主题,携全谱系多型航空装备参展。在此次参展的展品中,歼-10CE获得较高关注,许多国外观众纷纷到现场展出的歼-10CE模型前拍照“打卡”留念。
行业迎新发展机遇,长期投资回报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体系中,国防军工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石,而航空航天在国防军工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加速演进,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9万亿元,五年行业复合增速为4.93%。初步估算,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核心产业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彭磊、军工行业资深分析师杨天昊表示,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各国军费开支持续攀升。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达1.81万亿元,连续三年保持7.2%的增速,其中航空航天装备是装备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国防现代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他们指出,航空航天产业将在全球化竞争与产业重构中加速实现技术突围。据统计,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出口金额为128.95亿美元,相比2023年增长4.69亿美元,同比增长4.6%。
在他们看来,商业航天、商用飞机和低空等领域将成为航空航天产业增长新引擎。其中,商业航天领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大飞机领域,C919大型客机累计订单达1495架,已交付航司的国产大飞机持续安全运营,国产发动机CJ-1000A发动机完成验证;低空经济方面,国务院将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2024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6700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元。
展望未来,申万宏源国防军工首席分析师韩强、国防军工高级分析师穆少阳认为,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前景广阔,充满无限可能。
他们指出,在航空领域,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的成功商用标志着我国在民用航空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随着C919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后续型号的研发改进,中国民航客机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通用航空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低空经济的兴起将带动无人机、直升机等通用航空产品的广泛应用,为航空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
在航天领域,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将不断提升。此外,商业航天作为新兴产业,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商业航天领域,在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空间资源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为航天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彭磊、杨天昊还表示,从投资逻辑看,航空航天产业兼具高壁垒与高成长属性。军工央企通过国企改革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核心院所优质资源注入预期增强,叠加装备更新周期带来的稳定订单,有望同步实现业绩增长与估值修复;民营上市公司聚焦柔性制造、商业航天等差异化赛道,以敏捷响应市场需求的机制优势,在细分领域快速占领市场,技术转化效率与毛利率水平持续优化。此外,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催生新增长点,航空级高温合金、惯性导航系统等军工技术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延伸,打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随着全球航空航天产业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我国在自主创新与国产替代的驱动下,行业渗透率与附加值将持续提升。聚焦技术护城河深厚、产能释放明确、应用拓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望持续收获技术红利与市场扩容带来的长期投资回报。”他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