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数据,档期内总票房达18.35亿元,观影人次突破5007万,场次为314.66万场,同比增长12.82%;平均票价为36.64元,比去年同期降低3.75元,同比下降9.28%;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8.93%。
在《志愿军:浴血和平》《震耳欲聋》等多元题材影片的带动下,不仅档期满意度创近四年新高,更助推202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提前突破2024年全年成绩,截至10月8日,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到437.89亿元,同比增长18.98%,累计观影人次突破10亿大关,彰显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劲复苏动能。
档期电影类型多样,观众满意度创近四年来新高
记者发现,今年国庆档档期影片供给呈现“质量升级、类型多元”的鲜明特征。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2025年国庆档满意度得分85.4分,同比提升2.1分,居近四年首位、历史11个国庆档第四位。7部重点影片涵盖战争、剧情、动画、奇幻、喜剧等多重类型,其中3部满意度超85分,《志愿军:浴血和平》以87.2分领跑,《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紧随其后,实现了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双重突破。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庆档,国产影片的绝对主导地位,彰显产业内生动力的强劲。98.93%的国产片票房占比,较2024年全年的78.68%大幅提升,背后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与叙事能力的双重进步。

灯塔专业版数据,国庆档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以4.50亿元票房领。
今年国庆档,票房结构的“均衡化”成为本次档期最鲜明的特征,灯塔专业版数据,与往年头部影片独占鳌头不同,2025年国庆档呈现“无绝对龙头”的多元格局: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以4.50亿元票房领跑,《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紧随其后,前五名影片票房均突破1.7亿元。这种均衡源于供给端的类型丰富度——战争史诗、历史纪实、奇幻续作、现实喜剧等题材全面覆盖,满足了家庭、青年、中老年等不同受众的需求。
其中,10月4日晚开画的《震耳欲聋》堪称最大黑马,以10%的排片撬动20%的票房占比,凭借85.7分的满意度实现连续逆跌,印证了“内容为王”的市场逻辑。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题材的影片,《震耳欲聋》的创作根基源自真实。领衔主演檀健次为诠释角色,不仅苦练手语达到“手速同步语速”的水准,更专程前往聋人咖啡馆体验生活,感受听障群体的情感世界。在采访中,主创团队曾表示,片中电梯争吵的长镜头与高潮部分“手口并用”的演讲戏,精准呈现了角色的内心挣扎,被观众评价为“情感层次极具说服力”。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大量聋人群演均为真实听障人士,他们全情投入的表演为故事注入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IP续作成为档期亮点,内容为王代表观众“品味”
IP续作与原创新作的良性竞逐成为档期亮点。《刺杀小说家2》时隔四年回归,以90%的特效镜头占比刷新国产奇幻电影制作水准,新鲜度得分84.0分居档期首位,最终票房近3亿。
猪猪侠IP二十周年作品《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融入职场危机、反内卷等现实议题,实现从少儿向全龄化覆盖的突破,满意度较前作小幅提升。原创动画《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以全新视角解构历史,满意度达84.9分,展现出非系列化作品的创作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档期内普通观众与专业观众评价排序高度一致,6部影片跻身近三年国庆档TOP10,印证了内容质量的广泛认可度。
“电影+”跨界融合模式开启,多家影视公司看涨
“电影+”跨界融合模式的深度落地,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从“票房经济”向“文化生态”的关键跃迁。“电影+文旅”联动成效显著:《志愿军:浴血和平》取景地上饶影视基地国庆期间日均客流量增幅超50%,《浪浪人生》带火福建泉州、晋江梧林等旅游点位,《刺杀小说家2》再度激活重庆的影视取景地热度,与“跟着电影去旅游”全国推介活动形成呼应。
而“电影+衍生消费”同样表现亮眼,《浪浪山小妖怪》推出超800款衍生单品,《罗小黑战记2》线下快闪店吸引大量客流,将观影行为延伸为多元消费体验。
资本市场看,今年国庆档电影的背后几乎集齐了国内主要影视上市公司,中国电影、横店影视、博纳影业、华策影视、万达电影、光线传媒等均有参与。
其中,《震耳欲聋》主要出品公司达到8家,包括中国电影、横店影视等;《志愿军:浴血和平》主要出品公司有5家,包括中国电影、博纳影业等;《刺杀小说家2》主要出品公司有5家,包括华策影视、中国电影等。
电影市场的热度同步传导至资本市场。节前影视板块持续升温,博纳影业9月5日至9月26日累涨超24%;横店影视9月4日至9月15日上涨幅度超18%。多家公司预计净利润翻倍。资本流向更趋多元,动画电影与“内容+体验”沉浸式项目成为投资热点,衍生品、流媒体等非票房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票价下调、口碑效益凸显,市场结构更为成熟化
票价下调与观影人次的联动效应,凸显市场调节机制的成熟。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较去年降低3.75元,这一调整直接带动了观影积极性,使得在票房同比持平的情况下,人次规模保持稳定。影院端通过优化排片结构、推出惠民放映等举措,让电影消费更具普惠性,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低价票策略有效激活了下沉市场潜力。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既符合当前消费市场特征,也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市场结构的优化折射出产业成熟度的提升。灯塔专业版数据,档期票房前五名《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均突破1亿元,呈现“无绝对龙头”的均衡格局,头部影片票房差距显著缩小。这种分化既体现了观众需求的多元化,也对宣发运营提出更高要求——如满意度第三的《毕正明的证明》因题材传统、宣发声浪不足导致票房表现不及预期,但其连续5天逆跌的走势仍印证了口碑的长尾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国庆档的成绩单,既是国产电影创作质量的检阅,也是产业生态升级的缩影。从票价调控激活消费潜力,到类型创新满足多元需求,再到跨界融合拓展产业边界,中国电影正以更成熟的姿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随着创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与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电影作为文化消费核心引擎的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