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中国电影(600977)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45.7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75元。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元(含税)。公司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已于2025年1月实施完毕,派发现金红利6534.50万元(含税)。如本预案获股东大会批准,2024年公司两次利润分配共计派发现金红利8588.20万元(含税),占公司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1.14%。
2024年,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走好电影国家队“第一方阵”。
在创作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46部,累计实现票房234.72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70.19%。公司出品影片在国产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据9位,其中电影《热辣滚烫》《末路狂花钱》《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分别取得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的票房冠军。
在发行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共发行影片646部,实现票房336.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的87.52%,保持了较为稳固的市场份额。其中,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533部,累计票房269.6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90.86%;发行进口影片113部,累计票房67.11亿元,占全国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76.24%。全国票房前十影片均为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保持了“中影发行”业务的行业领先优势和市场主导地位。
在放映板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4326块银幕和302.8万席座位,公司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6.74%。
公司营业控股影院合计实现总票房7.26亿元,占全国当期票房总额的1.89%;观影人次共1939万次,平均单银幕产出77.34万元,经营指标居于行业领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共有营业控股影院125家,银幕939块。
在科技板块,公司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推进电影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整合业务、产品、人才、资源,促进“产研用”的有效贯通,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电影科技相关知识产权426项(含发明专利143项)。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实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完成高格式摄影机、后期制作平台、虚拟摄影棚等测试工作。自主知识产权的CINITY放映系统领先国际,新研发推出的中影CINITY LED是全球首款支持4K/120帧高格式产品,已通过DCI认证和国际蓝光检测。
报告期内,中影巴可积极扩大业务范围,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宽放映解决方案。中影巴可放映机全年新增销售2395套,在同期全国新增银幕市场占比为74%。截至报告期末,中影巴可放映机已累计销售45,255套。“中影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已实现头部院线和影投“全覆盖”,接入影院超8000家,为中影预约放映、影院直播、影片传输等业务提供了技术服务和运营支持。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获批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在服务板块,公司启动电影生产体制改革,打通电影制片、基地制作两大业务体系,推动了人才、项目、管理要素的一体化布局。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影制片厂,不断提升制作与服务能力,助力影视项目创作。
公司介绍,未来将坚持守正创新,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板块的全产业链协同推进,打造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经营体系,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扎实推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