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杨翔菲)4月19日,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上,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电影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面迎战好莱坞大片与流媒体短视频,中国电影从被动求生转向主动求变。中国电影从成长期的规模性扩张转型为成熟期的内涵式发展,更加尊重创新、尊重艺术规律。
对于电影产业的未来,傅若清提出了三点思考。
第一,找准价值坐标,回应观众期待。市场风向在变,观众喜好在变,审美趋势在变,以往的成功案例似乎失去了它们昔日的魅力。“无论市场冷与热,我们都看到,观众始终对创新性的电影内容抱有热情。”
傅若清认为,要把重要精神转化到电影创作和生产当中。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拥抱科技浪潮,驱动产业升级。今年春节档,特殊厅票房同比去年平均增长了50%,而CINITY影厅以超过80%的涨幅位居前列,这充分说明,高格式电影技术契合观众对于文化体验升级的需求,是电影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今年初,中影CINITY LED新推出的10米银幕获得DCI最新认证,成为首款获此认证的LED放映系统,这不仅填补了全球直显放映技术的空白,更标志着中国电影放映技术和装备在高端电影放映领域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傅若清表示,要抓住科技创新“新动能”,推动高格式电影技术的产业应用,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创新”。
傅若清认为,还应释放消费潜力,繁荣电影生态。热气腾腾、活力满满的电影市场,只靠几个档期、几部“爆款”影片是远远不够的。要进一步释放电影消费潜力,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破局。
“我们要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大力推行差异化放映,推广预约放映模式,鼓励开展多元专题放映活动。让观众实现选片自由,也让更多不同类型影片都能实现良性的价值循环,从而促进再投资、再生产,让供给循环繁荣起来,重塑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傅若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