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今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25.03亿元,同比下降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9.71亿元,同比下降12.6%。这份看似下滑的业绩报告背后,实则隐藏着这家能源巨头在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经营韧性。
仔细分析数据发现,营收和利润的双降主要源于实现油价的显著回落。前三季度公司平均实现油价为68.29美元/桶,同比下降13.6%,这与布伦特油价同期下跌14.6%的趋势基本吻合。然而在油价下行周期中,中国海油展现出了出色的成本管控能力,桶油主要成本为27.35美元,同比下降2.8%,这一指标的下滑幅度远小于油价跌幅。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量数据的亮眼表现。前三季度公司油气净产量达578.3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7%,其中天然气产量涨幅达到11.6%。国内净产量同比上升8.6%,主要得益于深海一号二期和渤中19-2等油气田的产量贡献;海外净产量也保持了2.6%的增长。在油价下跌的背景下,产量的稳步提升有效对冲了部分价格下行压力。
从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48.95亿元,同比增长5.7%,这显示出公司在经营层面的改善趋势。虽然第三季度净利润仍同比下降12.2%,但考虑到同期油价环境,这一表现已属不易。勘探方面,前三季度共获得5个新发现,成功评价22个含油气构造,垦利10-6有望成为中型油田,陵水17-2一体化滚动增储成效显著,这些都为未来产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支出方面,前三季度约人民币860亿元,同比减少9.8%,主要由于在建项目工作量同比有所降低。这种审慎的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理性,既保证了必要的勘探开发投入,又避免了过度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
作为中国海油体系内的重要技术服务企业,海油发展的业务表现与母公司勘探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海油发展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8.53亿元,同比增长6.11%,在油价下行周期中仍保持稳健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海油上游业务的活跃度。
从行业视角观察,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油气行业在供需再平衡与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中运行。欧佩克+持续增产叠加非OPEC国家产量扩张,加剧供应端压力;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则抑制了原油需求增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海油通过聚焦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实现了油气产量的大幅增长和储量规模的稳步扩大。
中国海油总裁阎洪涛的表态值得玩味:前三季度公司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油气产量稳步增长,成本管控有力有效。第四季度将锚定目标,努力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这种表述透露出管理层对完成年度目标的信心,也反映出公司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定力。
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呈现供给宽松、需求偏弱的基本格局,中国海油作为国内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其业绩表现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在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的背景下,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将长期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这也决定了中国海油及其产业链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