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在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亮出“AI+新型工业化”新范式,依托数联网构建工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30万项高质量工业图像与750万条产业数据沉淀,并携手中石化打造首个国家级备案的昆仑大模型。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运营商正从网络服务商向工业数字化底座构建者深度转型。
可信数据空间破局“数据孤岛”
我观察到,中国移动此次提出依托“数联网”构建工业可信数据空间,直击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数据割裂与信任缺失。根据公开信息,该空间已沉淀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行业超30万项高质量工业图像数据和750万条产业数据。这不仅是数据量的积累,更是通过统一标准、安全共享机制实现跨企业、跨平台的数据流通。正如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近期所强调的,要加快汽车等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破解“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难题。中国移动此举正是响应政策导向,在工业领域率先落地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也在同场大会宣布建设能源、纺织等行业超200TB高质量核心数据集,联合打造工业可信数据空间。两大运营商同步发力,说明“可信数据空间”已成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信息有限,尚不清楚各运营商之间的数据互通机制如何设计,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谁能在数据质量、治理能力和生态协同上建立优势,谁就有可能主导行业级数据枢纽。
“AI for SLPG”体系全面赋能工业智能体
中国移动提出的“AI for SLPG”数智化发展体系,实则是将AI能力贯穿于算网、数据、平台、安全、场景五大维度的一体化战略。其中,“九天”行业垂直模型体系已在能源、冶金等领域深度应用,特别是与中石化合作推出的“昆仑大模型”,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行业大模型,覆盖勘探、炼化到销售全链条。这意味着工业大模型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开始具备合规性与规模化推广基础。
同时,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覆盖22个行业,服务数千家企业,连续两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显示出其平台化服务能力的成熟度。更进一步,中国移动正在推动“哑设备”智能化改造,通过5G-A和算网融合技术,让传统生产设备具备感知、交互与决策能力,为构建“工业智能体”打下连接基础。
综合来看,运营商正以“连接+算力+数据+AI”为核心,打造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数字底座。随着数据资产入表加速、交易互认机制推进,工业数据的价值释放通道正在打通。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完善定价机制,并真正实现跨域高效协同,这些仍有待持续观察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