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在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亮出“工业可信数据空间”这一关键布局,依托数联网沉淀超30万项高质量工业图像数据和750万条产业数据,标志着运营商正从连接服务商向工业数字化核心赋能者跃迁。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响应。
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破解“数据孤岛”的底层逻辑
我观察到,中国移动此次提出的“工业可信数据空间”,并非简单的数据汇聚,而是基于数联网架构建立的一套安全、合规、可控的数据流通机制。当前,工业领域普遍存在“数据孤岛”、产权不清、流通壁垒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而中国移动通过构建可信环境,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正是为了解决跨企业、跨行业数据共享中的信任难题。这一举措与国家数据局推动汽车等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方向高度契合,体现了央企在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I+算网融合:打造新型工业化“新范式”
更进一步看,中国移动并未止步于数据整合。公司提出构建AI for SLPG数智化发展体系,将智能连接、算网服务、平台能力作为三大底座,全面打通“AI+算网+数据+平台+安全+场景”闭环。其中,OnePower平台已覆盖22个行业,服务数千家企业,并携手中石化打造首个国家级备案的昆仑大模型,说明其工业大模型应用已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这种以AI为核心驱动力、以算力网络为支撑、以平台为载体的系统性布局,正在形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AI赋能新型工业化新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也在推进能源、纺织等行业超200TB高质量核心数据集建设,行业头部企业已在可信数据空间和工业智能化方向形成合力。随着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签署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备忘录,区域间产能协同与数据互通有望加速,“一键接单、毫秒匹配”的智能制造新图景正逐步显现。目前信息有限,但可以预见,谁掌握了高质量工业数据并具备AI转化能力,谁就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