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11月20日消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11月18日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通过多措并举、内外发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迈向新台阶,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筑牢治理根基,提升合规效能;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核心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并购重组;稳健经营,增强回报股东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风险防控屏障。
现金分红再创历史新高
宋志平表示,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了多重考验。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直接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元,并购重组助力产业转型。”宋志平表示,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已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定向增发规模达到7564亿元,成为企业扩大产能、攻坚核心技术的重要支撑。《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后,资本市场并购交易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前7个月,A股累计有2037家公司披露3151单并购重组,其中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129单,同比增长148%,有力推动了传统企业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转型升级。
深化双向沟通机制,业绩说明会质量显著提升。“根据中上协的数据统计,2024年,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共有5130家上市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召开比例为96.1%,董事长总经理出席率为98.5%,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高管参与率高达99%。”他说。
“市值管理制度化,回报股东意识增强。”宋志平表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累计741家公司建立了市值管理制度,累计实施259起分红方案,总金额约1352.94亿元。中上协今年发布的现金分红榜单显示,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度增加9%。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贵州茅台等9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中国石化、宁德时代、中国神华等33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近一年分红总额超过首发募资金额的上市公司共有426家,彰显了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的诚意与实力。
出海竞争力显著提升,多元产业竞相绽放。他介绍,截至2024年底,共有3667家A股公司披露了境外业务收入,占A股公司总数的68%;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6.3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75.42%。
推动上市公司质量迈向新台阶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仅关乎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多措并举、内外发力,共同推动上市公司质量迈向新台阶。”宋志平说。
筑牢治理根基,提升合规效能。他表示,上个月,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将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有效”的新阶段。上市公司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基础,更应该通过构建“制度完善、运行高效、制衡得当”的治理结构,形成“基础有制度、执行有效率、权力有约束”的公司治理闭环。上市公司应以此次制度修订为契机,全面检视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优化审计委员会监督机制,确保“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持续提升财务透明度与合规水平,切实将治理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稳健前行。
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宋志平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主业升级的需求,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强,去寻找技术突破点和新的增长点。要立足自身优势,明确主业定位。根据公司特点,精准识别并聚焦核心业务领域,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扩张。要以创新驱动主业升级。适时开展第二曲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和服务优化。要善用资本工具。通过定向增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这样培育出的新业务、新产品、新模式,才更具市场基础和生命力。
优化核心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并购重组。他表示,并购必须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展开,避免脱离战略实际的“为并购而并购”;要严格遵守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操作;要在机构、业务、管理、市场等全方位实现有机融合,特别要重视文化整合,真正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稳健经营,增强回报股东意识。要合理认识股东回报,充分认识到股东回报不仅是履行对股东的责任,更是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本、优化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行业特征、股价表现、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运用好现金分红、回购及其他一些创新回报方式;要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及时向股东传达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和股东回报计划等信息,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任和认同感。同时,要积极回应股东关切,认真研究、解决股东提出的合理诉求。
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风险防控屏障。他表示,上市公司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要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