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增长
中国移动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947亿元,同比增长0.4%;归母净利润达1154亿元,同比增长4.0%。这一业绩在当前通信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单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509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1.4%,显示出经营基本面持续稳健。
从业务结构来看,个人市场仍是基本盘。截至9月30日,移动客户总数达10.09亿户,其中5G客户已达6.22亿户,前三季度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8.3%,DOU达到17.0GB,ARPU稳定在48.0元。家庭市场方面,有线宽带客户达3.29亿户,家庭宽带净增近千万户,综合ARPU为44.4元,融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政企市场则聚焦DICT和AI业务,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此外,国际业务和新兴市场也呈现快速扩张态势,成为新的增长点。
公司明确2025全年目标:力争收入稳健、利润良好增长,5G客户净增超7000万,千兆宽带客户净增超1800万,政企客户新增430万,并推动AI智能助理“灵犀”月活突破7000万。
CHBN全向发力,转型动能正在释放
看到这份成绩单,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数字的增长,而是战略落地的结果。中国移动持续推进CHBN(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市场)融合发展,已经从传统运营商逐步转向“连接+算力+能力”的综合服务商。尤其是在AI和政企数字化领域,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贡献。
我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其在AI应用层面的进展。比如“灵犀智能体”月活逼近7000万,说明AI产品已具备规模化用户基础——这在国内运营商中极为罕见。同时,DICT业务持续高增长,反映出其在政府与企业市场的深耕正转化为价值回报。
当然,挑战也不少。财务评估显示公司经营性负债占流动资产比例较高,存在一定债务压力。技术面上,股价短期处于空方主导区间,主力资金连续五日净流出,市场情绪偏谨慎。但从中长期看,随着AI、卫星互联网、北斗应用等新赛道的拓展,尤其是国家对“十五五”期间卫星产业的战略支持,像中国移动这类具备基础设施优势的企业,有望深度参与太空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
稳健中的突围者,值得重新审视
在我看来,中国移动不是一个激进的创新者,但它是一个极强的执行者和整合者。它没有因为行业增速放缓而停滞,反而在存量市场中挖出了增量空间。特别是在5G渗透率趋稳后,还能保持ARPU不降反升,实属不易。
结合《“十五五”中国新兴支柱产业之卫星产业深度调研》报告来看,未来五年,卫星互联网、北斗应用、遥感数据服务将成为三大增长极,而这些领域恰恰与中国移动的“连接+平台+生态”布局高度契合。它不仅是通信管道,更可能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底座。
所以,尽管短期股价承压,但我认为它的长期逻辑正在被重塑。只要AI和政企转型继续兑现,这家巨头的估值中枢,或许还有上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