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0 01:57:50 股吧网页版
国内eSIM手机商用破冰运营商加速迈向“无卡”时代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严翠

  电话卡作为通信技术的关键载体,随着人类通信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曾经历过磁卡、IC卡及当下普及的SIM卡时代,如今,随着eSIM(嵌入式SIM或电子化SIM)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eSIM业务首次商用于手机领域,手机等终端“无卡”时代渐行渐近。

  多位专业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eSIM卡具有转网灵活、可节省设备空间及支持多设备多场景无缝切换互联等优势,短期将与实体SIM卡共存,但长期来看,“无卡化”趋势已不可逆转,预计将分阶段取代实体SIM卡,当前仍需警惕其安全风险,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建立统一适配生态。

  eSIM手机商用破冰

  SIM卡相当于手机通信时的“身份证”及钥匙,用于存储用户手机号码、验证用户信息,实现移动通信过程中的鉴权及加密等,有了它,手机才能拨号打电话、发短信、连接移动通信网络。

  目前,全球手机普遍采用实体SIM卡,它需要插入手机专用卡槽才能使用,而eSIM卡则采用嵌入式设计,直接焊接在设备主板上,通过网络下载方式将用户数据写入卡内,实现与实体SIM卡一样的功能。

  eSIM卡体积仅为实体SIM卡三分之一,采用eSIM卡不仅可降低设备成本、体积与重量,还能方便用户携号转网,且eSIM卡可广泛应用于除手机外的手表、平板、车载设备、工业等多终端多场景领域,有利于加速万物互联时代到来。

  早在2018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相继启动eSIM业务,但当时仅支持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不支持手机终端。2023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先后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受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卡办理申请。

  暂停约两年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近日均宣布已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并已在国内31个省区市正式上市推广eSIM手机业务。

  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通信服务运营商eSIM业务重启,也意味着我国eSIM手机业务商用破冰,即首次商用于手机领域。在此之前,欧美市场已领先几年开始了eSIM手机业务的探索。

  手机厂商快速跟进

  “中国市场对eSIM手机业务的加入,标志着eSIM技术进入了最后一块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全球eSIM发展已按下加速键,手机等终端有望加速向‘无卡时代’迈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底全球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至70亿,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3/4。

  2020年通过的欧盟《新电池法》明确规定,自2026年起智能手机需逐步淘汰实体卡槽。2022年,苹果美版iPhone 14系列全面取消了实体SIM卡,仅支持eSIM卡。

  中国市场方面,随着近日仅支持eSIM卡的iPhone Air正式开售,苹果成为中国市场eSIM普及的重要推动者。

  其他厂商也正快速跟进。10月16日晚,OPPO率先推出了支持eSIM使用的手机——OPPO Find X9 Pro卫星通信版,但开售时间为今年11月。另据证券时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vivo也将推出支持eSIM的手机,荣耀则可能于明年推出支持eSIM的手机。此外,有消息称,华为也将快速跟进。

  “技术和产品上,国内手机厂商在推出支持eSIM的手机方面早已成熟,但之前运营商不支持所以没推,现在运营商支持,终端企业自然会配合。”一位手机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目前市场跟进情况来看,国内率先支持eSIM的手机均为高端旗舰机型。

  柏文喜等多位行业专家认为,由于eSIM减少SIM卡槽设计可提升设备防水性与内部空间利用率,并为电池扩容、散热优化提供空间,从而推动终端创新,因此短期eSIM可能为手机企业高端机型差异化竞争增添卖点。

  “无卡化”趋势不可逆

  “eSIM将分阶段替代实体卡,2025年至2026年由旗舰机型和IoT(物联网)设备驱动,2028年前后随着中低端机型普及、6G网络商用,将成为绝对主流。短期仍需警惕安全事件导致的政策波动,但长期看,‘无卡化’是技术演进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柏文喜说。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eSIM将成为主流通信方案,但完全替代需时间。国内市场已明确政策支持方向,随着技术成熟、安全体系完善及用户习惯培养,eSIM将首先在消费电子与物联网领域普及,最终向全场景渗透。

  据了解,此前eSIM在国内推行进程缓慢,技术成熟度不足是重要因素,当时eSIM的安全机制、远程配置等功能不够完善,导致安全事件频发(电信诈骗、流量滥用)。此次重启前,运营商已联合制定行业规范。

  体验方面,记者分别致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客服了解到,运营商暂不开放eSIM手机线上办理方式,线下则需持eSIM手机、身份证到营业厅办理。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在美国和欧洲,运营商对eSIM的支持一直非常碎片化,许多主要网络仍不支持eSIM或部署不成熟,阻碍了应用进程并影响了消费者信任,目前eSIM的激活情况仍高度分化。由此可推测,尽管欧美市场eSIM手机业务领先几年,但从用户采用率情况来看仍非主流。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目前eSIM产业链核心参与者包括紫光国微、汇顶科技、东信和平、新恒汇,其中,紫光国微是中国SIM卡芯片市场领导者之一,占据高达60%—70%市场份额,公司凭借在安全芯片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在eSIM时代延续了其领先地位,新恒汇专注于eSIM芯片封测环节。

  从卖卡到卖服务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从未来前景来看,eSIM业务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当前eSIM业务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袁帅认为,技术层面,eSIM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旦被破解或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通信中断等严重问题。市场推广方面,消费者对eSIM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部分用户习惯了传统插卡方式,对eSIM的操作和优势了解不足。此外,不同运营商之间的eSIM业务标准和互联互通还存在问题,可能影响用户体验和业务普及。

  在袁帅看来,从实体SIM到eSIM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克服技术、市场、监管等方面障碍。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用户对eSIM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完善技术标准和安全机制,保障业务安全可靠运行;加强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eSIM业务的互联互通。“只有这样,eSIM才能在国内通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从插卡方案到eSIM方案的平稳过渡。”

  王鹏表示,eSIM在手机商用破冰,将降低通信运营商物理卡分发成本、简化后台配置、提升效率,但也将加剧通信运营商竞争压力,用户转网灵活性提高,将促使运营商优化资费与服务以留住用户。此外,运营商安全责任也将加重,需构建更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防范远程攻击与数据泄露。

  “eSIM降低用户转网门槛(年转网率较实体卡高18%),削弱运营商对用户和渠道的控制力,传统营业厅业务量可能萎缩。同时,运营商需投入资源改造BOSS系统、培训人员,短期成本增加。”柏文喜说,eSIM普及将倒逼通信运营商从“卖卡”到“卖服务”转型,传统“一机一卡”转向“一机多卡/多设备一卡”,用户可实时比价切换套餐,倒逼运营商优化资费,如推出跨国eSIM包、灵活副号等,可能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据悉,自苹果推出仅支持eSIM的iPhone后,美国运营商T-Mobile率先推出了先试后买模式,之后其他美国主要运营商也纷纷跟进,即允许其他运营商客户通过eSIM激活本运营商服务,并享受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服务,若服务体验良好,则可利用eSIM无缝转换为正式付费客户,由此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