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eSIM功能仅支持iPhone Air国行版手机,后续将开放至其他符合相关要求的终端。”10月14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市朝阳区多家通信运营商了解到,目前,三大通信运营商均开放eSIM手机业务,用户需携带身份证以及iPhone Air国行版手机到线下营业厅办理。
据悉,eSIM是一种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的技术。用户购买支持eSIM的手机后,无需插入实体SIM卡,可将号码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写入手机内置eSIM芯片。对于用户而言,eSIM技术可以进一步缩小SIM卡槽在终端内部的占用空间,使终端做得更加轻薄,同时也可提升终端的防尘、防水、抗震动能力。
谈及资费问题,三大通信运营商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eSIM手机业务免功能费,支持办理的套餐、资费、付费方式与现行的移动电话业务保持一致。
上线eSIM手机业务
10月13日,三大通信运营商均宣布上线eSIM手机业务,同时透露将持续完善产品形态。
具体来看,中国移动提供全体系eSIM产品支持,不仅涵盖手机这一核心通信设备,还扩展至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多种形态,实现跨终端、跨场景的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eSIM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移动在网络覆盖、服务质量及技术创新上的综合优势,为用户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使用体验。
此前,中国电信的eSIM业务已支持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等多终端。中国电信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手机端eSIM业务的引入,将全面推动移动通信服务从传统的实体SIM卡模式向“轻量化、多模态”的eSIM模式演进。
中国联通表示,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这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和终端连接创新注入新动能。公告显示,自2015年启动技术研发,2018年国内推出eSIM可穿戴业务,再到陆续获得物联网、笔记本与平板类业务许可,中国联通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覆盖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智慧出行等多类场景,服务用户规模突破数百万。eSIM手机业务的获批,标志着中国联通实现eSIM全场景业务闭环。
目前,用户预约eSIM手机业务的热情高涨,截至《证券日报》记者发稿,中国联通预约页面显示,已有超过17万人预约eSIM手机业务办理。
“eSIM手机和使用实体SIM卡手机的业务功能一致,写入eSIM号码后,用户可以使用语音通信、数据上网、短信收发等基础通信服务。”中国移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eSIM手机业务可以实现多设备间的无缝协同,并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无缝漫游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eSIM手机业务仅支持iPhone Air国行版手机,该款手机将于10月17日接受预购,10月22日发售。
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更多支持eSIM的手机将于近期陆续上市。
“中国移动将协同产业合作伙伴,推出更多既支持传统物理SIM卡、又支持eSIM的手机产品。”上述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有更多国产品牌手机同时支持“eSIM+SIM”模式。
同时,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目前三大通信运营商均仅支持线下办理eSIM手机业务。对此,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eSIM手机业务办理过程中,需核验eSIM手机设备信息,确保手机具备支持eSIM办理的终端与系统条件;同时,业务办理完成后,需现场将办理的eSIM号码下载至手机中,才能确保用户后续正常使用eSIM手机相关功能。
产业链迎新发展机遇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下我国已具备了开放eSIM手机业务的基础条件。同时,eSIM手机业务的开通也为手机终端厂商、国产软件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移动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国移动主导开展了eSIM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攻关,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可信、高效的eSIM使用环境,推动eSIM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中国电信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将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eSIM产业生态开放生态,共同推动通信行业终端形态革新、服务模式重构、产业生态升级。
中国联通亦宣布,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与产业链各方携手,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eSIM产业生态,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连接基础。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相关业务布局情况。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公司已成功推出并量产多款符合GSMA及国内通信标准的eSIM产品,并专门针对“AI+5G+eSIM”融合应用新场景完成了技术布局与产品储备,且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做了相应备货。
深圳市澄天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现eSIM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物联网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eSIM相关产品与服务已通过中国联通产品备案,并积极跟进其他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进展。
面向eSIM业务潜在的数据保护需求,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eSIM管理涉及身份认证与数据保护需求,该公司的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和业务具备应用于eSIM领域的基础和潜力。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eSIM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积极评估相关业务机会,适时探索与运营商等合作伙伴在该领域的合作可能性。
郑磊表示,eSIM不仅是通信技术的升级,更是国产智能终端生态跃迁的重要支点。手机终端产业链从芯片、模组、平台到终端全面受益,国产软硬件系统迎来协同发展窗口。“预计未来3年至5年,eSIM将成为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物联网设备的‘标配’,带动千亿元量级产业链机会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