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4 22:11:49 股吧网页版
无卡时代来临,中国eSIM手机业务正式商用,产业链迎里程碑式突破
来源:上观新闻

  10月13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宣布开通eSIM手机业务。当日晚间,苹果公司CEO库克宣布 iPhone Air将于10月22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用户可于10月17日上午9时起通过苹果官网、零售店及授权渠道预订。这意味着这款迄今最薄的iPhone,有望成为中国大陆首款尝鲜eSIM技术的手机。

  eSIM让手机更加轻薄

  eSIM,全称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简单说,eSIM 就是把传统SIM卡“刻”进设备里的数字通行证。它没有实体卡片,却能让设备随时联网。有了eSIM,各种电子产品都能连接网络、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让通信从此告别物理束缚。

  技术更迭必然带来更多的便利。eSIM不仅能为手机等移动终端轻薄化设计和电池容量扩展提供更多可能,而且能让携号转网更加方便。此外,eSIM还能让手机轻松实现“双卡双待”,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10月14日下午14时,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南京西路上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营业厅。三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消费者需持有支持eSIM功能的手机才能在门店办理开通eSIM手机业务。由于目前支持eSIM功能的手机尚未正式发售,消费者暂时无法办理相关业务。

  尽管如此,用户对eSIM这样的“新生事物”仍非常有兴趣。中国联通公众号消息显示,eSIM预约通道已正式开放,扫描官方图片二维码,按提示填信息即可。截至10月14日下午15时,页面显示超过17万人在线预约。

  早已在智能手表、平板等领域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eSIM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正逐步从智能穿戴设备走向主力手机市场,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通信体验。

  事实上,eSIM技术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4年,iPad Air 2就率先支持eSIM,成为首个采用该技术的消费电子设备。此后,eSIM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逐渐拓展。2017年,上海联通联合智能手表品牌,推出国内首款支持eSIM的手表。2025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 Air纯eSIM版本,国内运营商迅速跟进支持,eSIM技术从“穿戴设备”向“主力手机”普及的进程显著加速。

  目前,eS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内,联通的eSIM产品覆盖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多类设备,华为、小米、苹果手表、iPad等设备都能轻松开通。”

  关于eSIM手表、Pad套餐,中国联通北区威海路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eSIM手表套餐分为两档:月费20元的套餐包含国内通话150分钟和1GB国内流量;月费10元的套餐则包含60分钟国内通话和500MB国内流量。此外,eSIM Pad的包年套餐年费分别为100元、300元和500元,分别提供80GB、300GB和500GB的国内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苹果iPhone Air以外,华为、OPPO等国内厂商的eSIM手机也将陆续发布。上海移动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有更多国产品牌手机支持“eSIM+SIM”模式,这将进一步推动eSIM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普及。

  更多消费电子产品会用eSIM

  eS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信方式,还为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提供了更高效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逐步成熟,eSIM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eSIM技术的发展与普及,eSIM手机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未来,eSIM技术的应用将向智慧家庭等场景进一步拓展,推动智能家居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并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eSIM 将与AI、5GRedCap等技术充分结合,降低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功耗,并满足行业应用毫秒级网络连接时延需求。未来,将有更多的消费电子产品会采用eSIM技术,其渗透率将稳步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现有的消费电子和物联网领域,eSIM技术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医疗、教育和工业等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智能血糖仪可以通过eSIM技术实时将数据传输到医院;在教育领域,学生平板可以通过eSIM联网上课,同时家长可以管控网络;在工业领域,工厂传感器可以利用eSIM技术传输数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