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8日电(记者沈寅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强劲的驱动力。 而中央企业凭借丰富的行业场景和资源优势,已成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破题者。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央企业持续发力深化“AI+”专项行动,在应用场景、算力基建、数据共建、模型研发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发展要认清发展路径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的必然趋势。
国资央企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动作频繁
近年来,国资央企为切实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可谓动作频繁。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对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提出要求。如2023年《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明确将AI列为关键技术,超70%的央企已制定AI专项规划。
在2024年2月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上,提出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换新,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同年10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特训班开班。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开班式讲话强调,以更大力度支持推动中央企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领导干部和科技人才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知识,更好推动中央企业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进入2025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随后,又举行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成果媒体通气会,介绍国资央企“AI+”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和接下来的部署。
业内人士指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国资央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信息引人注目。这场国资央企与AI的拥抱,正在重塑中央企业的创新底色。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充分认识中央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战略,明确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路径与重点任务,是履行中央企业核心功能与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央企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当务之急。
场景应用竞相落地央企引领行业智能化转型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超500个AI应用场景,显著提升了科研、生产、客服等环节的效率。
如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电网运维模式的革命性变革。目前,国家电网投入近4万台无人机,利用AI线路缺陷识别技术,年巡检杆塔10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40%,效率提升2倍以上。此外,其自主研发的“光明”电力大模型,集成海量电力数据,为新能源消纳和供电服务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陈国平介绍,电力行业具有广泛的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迫切需要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技术在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上深度融合赋能,支撑破解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可靠供应、新能源高效利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难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程建军说,“我们结合10余年长期深厚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九天系列基础大模型,覆盖语言、深度思考、语音、视觉、结构化数据、多模态等全模态,十亿、百亿、千亿等全尺寸,适用云边端全场景,已全面上线使用。”
在面向自身数智化转型方面,中国移动在网络、客服、审计等领域进行“人工智能+”升级,赋能自身降本增效。例如,“人工智能+客服”场景的客户好评率达96%,智能语音客服转人工率降低至25.36%。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企业的场景优势在于“既懂行业痛点又有实施能力”,如国家电网的电力大模型就解决了新能源波动性这一大难题,这种“问题导向”的AI应用模式更具商业价值。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张闯指出,中央企业在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的大规模场景为AI技术提供了“试验田”,其示范效应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引领技术变革创新动力
事实上,国资央企以其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庞大的用户基础、可靠安全的算力,为“AI+”注入活力,为市场带来可持续的增长和想象空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一些产业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如何提升中央企业引领技术变革的“创新引擎”动力,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同志表示,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力。
一是更加突出应用领航,强化深度赋能,瞄准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强化行业协同、扩大开放合作,加大布局力度,更好服务千行百业。
二是更加突出数据赋能,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提升通用数据集质量和多样性以服务大模型训练,持续参与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突破数据难题,做强做优数据产业。
三是更加突出智算筑基,夯实算力基座,为技术突破、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还将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产投结合、以投促产,持续壮大发展人工智能的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耐心资本,优化人才引育,建立更加符合行业特点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深化与各方协同合作,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应用,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网力量。
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AI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扩大开放合作,加速打造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链赋能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发展中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发展,认清发展路径的关键要素,是做好决策的基础与前提。”李锦认为,人工智能与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融合创新是中央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大模型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是中央企业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的必然趋势,而创新变革是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从场景落地到算力筑基,从数据共享到模型创新,随着国务院国资委深化“三个更加突出”(应用领航、数据赋能、智算筑基)的部署,央企将进一步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为千行百业注入智能化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