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中央企业交易团团长李镇出席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企业开放合作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时表示,第八届进博会上,近百家中央企业组织超2万人到会采购,组建58个专业团组对接会商,共赴这场“双向奔赴”的盛会。
值得注意的是,由14家中央企业组成的“央企采购商长廊”首次亮相本届进博会。从签约订单来看,朋友圈更广、创新性更强、产供链链接更深成为今年央企采购的特点,也让“进博购物车”提质向新、更具“含金量”。
步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技术装备展区人气十足。全球首款基于锁相光热红外技术开发的面测量膜厚仪、瑞士布勒离子束校平、爱尔兰毕森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国机集团旗下苏美达香港有限公司携手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高端装备品牌联合参展,带来1个全球首发、6个中国首发产品。
“进博会搭建起创新技术从‘亮相’到‘落地’、从‘概念’到‘市场’的关键桥梁,我们在此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也致力于将优质资源引入国内。”国机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边,世界一流公司忙着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另一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等14家央企则入驻采购商长廊,直观呈现与参展商的合作成果与创新案例,与参展商面对面精准对接和沟通洽谈。
全球产供链更深度链接,央企“进博购物车”持续提质升级。
自沙特、哈萨克斯坦进口油气;自巴西、阿根廷进口大麦和玉米;自印度尼西亚、几内亚、秘鲁进口镍铁、铝土矿、铜精矿等矿产品……
中央企业不仅进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品,也稳步加大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和最不发达国家(地区)的采购范围和力度,预计今年意向成交占比超六成。
朋友圈更广,“新”意也更足——汇聚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聚焦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产品、技术及服务。
例如,11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举办第八届进博会中国海油论坛暨全球采购签约仪式,签约额超过130亿美元,创公司单届进博会签约额历史新高,涵盖了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先进技术服务等产品,签约采购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此次进博会上,中国石化也与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合作伙伴签署多项采购协议。“本次签约中,我们在技术合作,特别是智能化方面的合作项目明显增多,许多技术产品都体现出AI赋能与绿色低碳的双重特征,这符合当前能源化工行业向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的整体趋势。”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说。
“进博购物车”之变背后是央企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各国企业共同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朝着更加坚韧、包容、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
李镇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国务院国资委将一如既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拓展开放共赢的产业合作空间,营造产供链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我们愿同各国企业一道,巩固深化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传统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各环节深度融合,纵深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培育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合作动能,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化需求和发展规划,通过要素共享、链条共延、价值共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开辟合作新空间。”李镇说。
众多企业也在行动。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面向“十五五”,中国海油将在油气产业链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与全球伙伴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大力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业务,有序培育海上CCS/CCUS、冷能利用、氢能、绿色燃料等新业务,加强深水深层、稠油低渗、高温高压等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