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个月,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呈现回暖态势,IPO融资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按上市日计算,今年前10个月,A股市场新增IPO企业8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家;IPO合计募资规模达901.72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的6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66%。
从IPO行业分布来看,今年前10个月,A股IPO公司主要来自汽车、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等行业,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九成。其中电力设备行业新股数量最多,达16只;电子、汽车行业位居二、三名,新股数量分别为14只、13只。从募集资金来看,汽车、公用事业、电子行业募集资金位居前三名,募资额分别达195.60亿元、181.71亿元、174.37亿元。
从IPO地区分布来看,今年前10个月,江苏省有20家企业上市,位居榜首;广东省、浙江省分别有17家、14家企业上市,位居二、三名。从各大城市排名来看,今年前10个月,苏州市有7家企业上市,位居第一;上海市有6家企业上市,位居第二;深圳市、杭州市均有4家企业上市,并列第三。北京市、广州市均有3家企业上市,并列第五。
从各板块IPO融资额看,今年前10个月,沪市主板融资额达389.70亿元,位居各板块之首;创业板融资额达205.60亿元,位居第二名;科创板融资额为169.52亿元,位居第三名。此外,深市主板融资额为79.25亿元;北交所融资额为57.65亿元。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IPO融资额为432.77亿元,占A股总融资额的47.99%。
从IPO企业融资额看,今年前10个月,53家企业IPO融资额超5亿元,18家企业IPO融资额超10亿元,8家企业IPO融资额超20亿元,IPO融资额前三名分别为华电新能、西安奕材、中策橡胶,IPO募资额分别为181.71亿元、46.36亿元、40.66亿元。此外,天有为、联合动力、禾元生物、屹唐股份、友升股份等公司IPO募资额均超20亿元;影石创新、瑞立科密、马可波罗、必贝特、开发科技、兴福电子、汉朔科技、威高血净、恒鑫生活、永杰新材等公司IPO募资额均超10亿元。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10个月A股IPO融资额已超去年全年,主要得益于单个IPO企业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大增。以IPO募资规模前三名为例,今年前10个月,IPO融资规模前三名分别为华电新能、西安奕材、中策橡胶,前三名IPO合计融资额268.73亿元;而去年前10个月,IPO融资规模前三名分别为永兴股份、艾罗能源、达梦数据,前三名IPO合计融资额63.0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10个月北交所IPO数量(18家)和融资额(57.65亿元)大增,逐渐成为部分企业上市的优先选择。
为何众多拟IPO企业选择北交所?
资深投行人士指出,核心原因在于各板块定位日益清晰:科创板注重“硬科技”属性,要求企业科技属性足够强,最好能突破“卡脖子”技术,擦边科创属性的企业很难通过审核;主板则聚焦成熟蓝筹和大市值龙头企业,规模有限的企业即使为细分领域龙头也难获青睐。相比其他板块,北交所在审核效率和可预期性方面优势明显,这使其成为越来越多IPO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展望后市,资深投行人士认为,A股IPO的发行节奏预计将温和提速,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预测,未来A股IPO或将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科技属性强、满足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预计硬科技与先进制造业将是IPO的主力军。同时,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公司也将获得更多上市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