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三季报里的“攻守道”
江苏银行最新发布的三季报,像一本写满矛盾的商业小说——既有“攻城略地”的激进扩张,又有“精打细算”的谨慎防守。这家资产规模逼近5万亿的城商行“一哥”,正在上演一场规模与质量的双人舞。
规模狂奔的AB面
总资产同比增长近三成、贷款余额保持双位数增长,江苏银行的对公业务像是踩足了油门。制造业、绿色金融等政策导向领域成为主战场,这与近期银行业普遍“求稳”的基调形成微妙对比。但翻开另一面,零售贷款却出现罕见负增长,透露出居民消费意愿的疲软。这种“对公强、零售弱”的信贷结构,或许正映当下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的温差。
息差保卫战的智慧
在银行业普遍为“息差收窄”叫苦的背景下,江苏银行1.78%的净息差仍保持行业领先。这背后藏着两招“化骨绵掌”:一边通过调降存款成本缓解负债端压力,另一边将信贷资源向高收益的对公领域倾斜。不过补充材料中多家民营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新闻提示我们,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正逐渐逼近天花板。
藏在数据里的新故事
当传统息差业务承压时,江苏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近20%,财富管理规模突破1.6万亿。冠名足球联赛、联合音乐节等“金融+场景”的跨界尝试,显示出其试图摆脱“存贷中介”旧形象的野心。这些轻资本业务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或许比当下的利润数字更值得玩味。
安全垫上的舞蹈
0.84%的不良率创下历史最优,拨备覆盖率却悄然下降。这种“敢放贷又能控风险”的平衡术,在补充材料里另一家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的对比下显得尤为珍贵。不过随着资产规模膨胀,市场难免会问:这块优质资产“金字招牌”还能保持多久?
江苏银行的这份成绩单,像是给市场出的一道开放式考题——当“规模至上”遭遇“高质量发展”,银行经营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投资者或许需要思考: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扩张模式,究竟能演绎出怎样的终章?(风险提示:银行业绩受宏观政策影响显著,投资决策需结合多重因素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