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26日讯(记者胡劼)中泰证券(600918.SH)资本实力再获夯实。近日,中泰证券公告称,公司成功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达60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9.19亿元。这是中泰证券自2020年6月上市以来的首次股权再融资。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南京证券(601990.SH)、天风证券(601162.SH)、东吴证券(601555.SH)等多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进展提速,亦有指南针(300803.SZ)内因外部客观环境、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等未能如愿定增。综合来看,券商“聚焦主业、审慎扩张”的背景下,监管穿透审查募资必要性与资金用途匹配性,仍是核心标尺。
60亿“补血”已到位,核心股东强化控制力
据公告,中泰证券本次发行价格确定为6.02元/股,共吸引了15名投资者参与。其中,控股股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枣矿集团”)作为最大认购方,认购约3.6亿股,获配金额达21.65亿元,限售期为60个月。
其余14家获配投资者涵盖了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地方国资、私募股权及个人投资者等,限售期均为6个月。具体来看,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分别认购7.29亿元、6.51亿元,位列第二、第三大认购方,易方达基金、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机构亦在列。此外,3家国资背景主体——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认购约3亿元。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公告
在股东结构变动方面,定增完成后,中泰证券第一大股东枣矿集团的持股比例由32.84%上升33.25%;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从3.97%、1.75%增至4.10%、2.16%。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中泰证券表示,净额59.19亿元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稳健布局另类投资业务、债券投资业务、做市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等,从而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主营业务不会因本次发行而发生重大变化,本次发行亦不涉及业务和资产的整合。
再融资提速背后监管审慎风向不改
中泰证券定增的成功落地,是2025年以来上市券商再融资提速的缩影。
一方面,多家券商推出再融资计划,或在年内取得了积极进展。除了中泰证券,11月3日,南京证券宣布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证监会的同意注册批复。根据此前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等领域。
东吴证券于今年7月披露不超过60亿元的定增预案,募集资金用途包括增加公司资本金、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完善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投入等。
天风证券则在今年6月落地约40亿元的定增方案,由控股股东湖北宏泰集团全额认购,其承诺长达五年的“超长锁定期”,较大幅度提振了市场信心。发行成功后,天风证券的注册资本由86.66亿元变更为101.42亿元。
另一方面,监管的审慎性也在日益凸显,对融资的“必要性”审查成为重中之重。2024年5月发布的《加强上市券商监管规定》明确要求,券商“聚焦主业、审慎扩张”,监管穿透审查募资必要性与资金用途匹配性。
即便是这次定增成功落地的中泰证券,此前同样经历过监管的严格问询。在今年6月对中泰证券再融资的问询函中,上交所就多个核心问题要求中泰证券做出详细说明,其中包括说明此次再融资的主要考虑及必要性,以及如何平衡资本补充与股东回报的关系,尤其关注公司是否存在过度融资倾向,要求详细说明融资规模与业务发展的匹配度。这一系列的问询直指要害,体现了监管层希望确保募集资金能够真正用于刀刃上,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或被用于高风险业务的盲目扩张。
10月底,指南针主动终止了历时三年半的融资计划,其原本计划募资29亿元,用以增资全资子公司麦高证券。公司在公告中解释称,终止是基于公司综合考虑了内外部客观环境、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等多重因素的审慎决策。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上市券商的再融资申请仍将面临严格的审视。这不仅是对券商资本运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战略规划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合规风控意识的全面检验。对于整个证券行业而言,这种“有保有压”的监管导向,将有助于引导行业从过去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