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阵子,A股市场有个挺明显的风向在转——分红不再是年终“意思一下”的例行公事,而是开始变成真金白银、高频次、高比例的硬核回报。就在昨天晚上,伊利股份直接甩出一份未来三年的股东回报规划,算是把事儿给定调了:2025到2027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75%,而且每股派现不低于1.22元。这可不是画饼,是实打实的承诺。
你琢磨琢磨,75%的分红比例什么概念?很多公司能分个30%就不错了,它直接拉到四分之三,相当于赚一块钱,七毛五拿出去分给股东。再加上每股金额有保底,说明管理层对盈利的稳定性是有底气的。这种操作,已经不是简单地回馈投资者了,更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心——我对未来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有信心,所以才敢这么分。
不光是伊利,三达膜、中国交建这些企业也在跟进特别分红或预分红方案。美的集团刚在前几天完成了中期分红,34.48亿元直接到账;吉电股份也按计划实施了前三季度分红。明泰铝业更是明确说了,提升股东回报已经成了内部共识,未来三年分红比例要提到不低于30%。这一连串动作看下来,你会发现一个趋势:越来越多公司正在把“提质增效重回报”从口号变成制度性安排。
银河证券那边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他们在最新研报里提到,消费板块现在要关注“高切低”风格切换中的高分红优质公司。什么意思?就是资金可能正从高估值的成长股往低估值、业绩稳、分红高的蓝筹转移。像伊利这种既有品牌护城河、渠道韧性,又愿意持续回馈股东的龙头,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今天盘面上也能看出点端倪,伊利股份股价一度涨超3%,成交额接近29亿,量比冲到2.32,说明市场用脚投票认可这一波分红预期。虽然之前融资余额连续几天净偿还,但险资三季度还在逆势加仓,机构持仓逻辑没变。
说到底,分红频次和比例的提升,不只是财务动作,更是一种信号机制。当企业愿意把利润实实在在分出来,而不是留在账上搞扩张或者存疑的投资,投资者才会觉得踏实。柏文喜讲得挺到位,稳定的分红预期能稳信心,建议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现在看来,这条路已经在铺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